肿瘤免疫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比如,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肿瘤免疫疗法已在多种晚期实体瘤相关患者中获得了持久的反应。然而,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及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单一的免疫疗法效率低下,仍有交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免疫联合疗法在肿瘤个性化治疗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针对目前肿瘤免疫疗法面临的效率低下及作用靶点单一等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刘尽尧团队基于聚多巴胺纳米免疫活化剂与益生菌表面的共价结合报道了一种通过细菌表面修饰制备三重免疫活性抗肿瘤益生菌的简易方法,并探索了其对结肠癌的治疗潜力。
通过与多巴胺的原位共沉积聚合,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可通过聚多巴胺(PDA)纳米粒的形式同时结合到细菌表面。首先,该反应过程条件温和,可以在细胞相容性较好的条件下进行。其次,除了桥连作用外,PDA的固有光热性质能够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从抗炎M2表型重塑至抗肿瘤M1表型。同时,附着的抗原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随后激活抗原特异性T细胞应答。此外,所连接的抗体可以阻断免疫检查点,从而引发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了细菌介导的肿瘤生物疗法。在肿瘤抗原过表达的结肠癌小鼠模型中,单次注射三重免疫活性益生菌,并对肿瘤部位进行光照后实现了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并显著地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
该工作以Decorating Bacteria with Triple Immune Nanoactivators Generates Tumor-Resident Living Immunotherapeutic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刘尽尧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李娟娟博士后(现为海南大学生命学院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夏青博士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第十四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上海市探索者计划等项目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ge.202202409
- 华南师大张振 JCIS:以聚多巴胺包覆纤维素纳米晶和MXene为光热纳米增强填料的液晶弹性体基光致软致动器 2025-05-12
- 四川大学高会乐教授 Adv. Mater.: 小胶质细胞膜包被的聚多巴胺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2025-01-27
- 江南大学王潮霞教授/滑铁卢大学Yuning Li 教授 ACHM:温度可视化太阳能面料 - 让你在冬天保持舒适 2024-12-12
- 华工朱伟/中南林科大林亲录 AM:双重改性益生菌解锁“超级细胞工厂”“特洛伊木马” 之力-精准调节肠道菌群助力攻克溃疡性结肠炎 2025-06-09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Nano Today: 含有多酚@埃洛石的海藻酸盐微球用于益生菌递送和炎症性肠病治疗 2025-02-19
- 中山大学贾昭君课题组 AHM: “装甲”活体益生菌平台 - 糖尿病感染伤口愈合的创新解决方案 2025-01-25
- 天工大高辉/马飞贺/余云健 Small:疏水标签/低温光热协同增强肿瘤治疗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