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南理工唐本忠院士团队王志明研究员AFM:高效蓝光/主体敏化荧光OLED--结构调控杂化态分布获得高效反隙间穿越通道
2020-07-14  来源:高分子科技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轻薄、低功耗、高对比度、自发光以及可柔性等优势,在显示与照明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应用前景。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利用反向系间窜越(RISC)可以实现激子从三线态到单线态的转换(T1→S1),从而达到100%的激子利用率,其器件效率已可媲美磷光OLED器件。然而,较长寿命的三线态激子使得TADF器件仍存在效率滚降较大和器件寿命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高能级激发态由于其较快的激子发光动力学特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通过限制三线态之间的内转换过程(如T2-T1能量差较大),在高能级实现快速的RISC过程(如T2→S1),同样可以实现三线态激子的全利用,这被称作“热激子”机制。“热激子”材料快速的高能级RISC有利于缓解三线态激子的积累,从而实现低的效率滚降,因此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高效稳定的纯有机荧光材料。然而,由于高能级激发态的研究相对复杂,高效的“热激子”材料仍亟待突破。激子发光动力学与激发态性质密切相关,具有杂化局域电荷转移态(HLCT)的分子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常表现出“热激子”的特点。因此对杂化激发态进行合理调控是理解和发展“热激子”材料的一种有力手段。



  近期,华南理工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王志明研究员基于前期的研究工作(Phys. Chem. Chem. Phys., 2014, 16, 20772-20779; J. Mater. Chem. C, 2019,7, 6359-6368; Adv. Opt. Mater., 2020, 1902195), 总结认为采用长短轴交叉的方式有望实现对发光性能和激子利用情况的有效平衡调节,并以菲并咪唑为模型,构筑C6/C9修饰的一系列具有AIE/AEE+HLCT性质的蓝光分子。通过调控分子杂化激发态中局域态(LE)和电荷转移态(CT)的能量分布,发现当分子中的LE和CT能量相对平衡时,其发光效率和激子利用率综合最优。特别的,2CzPh-CNNPI的激子利用率接近100%, 将其分别作为OLED器件的发光材料、掺杂客体以及敏化主体使用,相应的非掺杂纯蓝光、掺杂深蓝光以及绿光敏化荧光器件都突破了传统荧光效率的限制。


  该工作中,三个分子固态下显示从深蓝光(436nm)到蓝光(453nm)的发射,并且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AIE)的现象。溶剂化效应和Lippert–Mataga模型也表明分子的激发态为HLCT态,且2CzPh-CNNPI分子展示出等性杂化的特征,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同时,对比研究发现,分子CNNPI(ELE ? ECT)表现出CT态的特点:发光效率较低(21.7%),但激子利用率较高(52.5%);分子2TriPE-CNNPI(ELE ? ECT)表现出LE态的特点:发光效率较高(45.2%),但激子利用率较低(30.4%);有趣的是,分子2CzPh-CNNPI (ELE ≈ ECT) 发光效率提高(25.5%)的同时, 激子利用率也提高到99.8%。因此,2CzPh-CNNPI获得了最优的蓝光器件性能,其外量子效率达到了5.09%;其深蓝光掺杂器件在高的激子利用率下,器件外量子效率高达9.02%。为了进一步探讨三个分子激子利用率的差异原因,研究者对比了分子的S1T1T2分布以及对应的激发态性质,认为杂化态中平衡的LE/CT态分布既能使S1保留LE态的性质而有利于发光,又能够增大S1T2之间的旋轨耦合(SOC)从而提高RISC的效率。另外,研究者尝试将2CzPh-CNNPI作为主体材料负责单/三线态激子的捕获,然后通过F?rster能量转移激发具有高发光效率的普通荧光客体材料,其敏化荧光器件的外量子效率最高可达8.2%,同样超过了传统荧光5%效率的极限,且具有较小的滚降。相比于以常规主体mCP制备的荧光器件(3.36%),其外量子效率有着大幅提高。这些结果进一步证明了2CzPh-CNNPI存在三线态激子的捕获,同时也展现了热激子材料作为敏化主体的应用潜力。


  相关研究工作以“A Multifunctional Blue-Emitting Material Designed via Tuning Distribution of Hybridized Excited-State for High-Performance Blue and Host-Sensitized OLED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DOI: doi.org/10.1002/adfm.202002323)。文章第一作者为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张翰,共同第一作者为硕士研究生张兵,通讯作者为王志明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为赵祖金教授唐本忠院士


  论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fm.202002323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