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指数(也叫h-index )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最初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物理学家乔治·赫希(Jorge Hirsch)在2005年的时候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量化科研人员作为独立个体的研究成果。Hirsch的原始定义是,一名科学家的h指数是指其发表的Np篇论文中有h篇每篇至少被引h次、而其余Np-h篇论文每篇被引均小于或等于h次(A scientist has index h if h of his or her Np papers have at least h citationseach and the other(Np-h) papers have≤h citation each)。
h指数被认为是对先前众多衡量指标的一大改进;先前的衡量指标都倾向于关注科研人员在其发表论文的期刊,因而,它们都假定作者的贡献等同于期刊的平均值。如果一位科学家的出版成果以它们被引生命周期的数字进行排序的话,那么h指数就是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值是指每篇论文至少被引了h次的h篇文章。
全球H指数前100的高引用学者中,美国有61位;英国11位;其他国家均位个位数:加拿大5位;法国4位;瑞士3位;德国2位;西班牙2位;希腊2位;韩国2位;墨西哥2位;奥地利1位;日本1位;荷兰1位;葡萄牙1位;哥伦比亚1位;阿塞拜疆1位。
全球H指数前100名的高引用学者中有三位华人学者,分别是哈佛大学的胡丙长(排名18,H指数225,总引用数195046),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王中林(排名35,H指数206,总引用数171900);斯坦福大学的戴宏杰(排名98,H指数175,总引用数167293)。
在这2610位入选者中,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位,还有70多位华人科学家上榜,而中国科学家有24位h-指数大于100。其中化学和材料领域有11人。
序号 |
姓名 |
单位 |
全球排名 |
h-指数 |
总被引次数 |
1 |
赵东元 |
复旦大学 |
496 |
141 |
87419 |
2 |
余家国 |
武汉理工大学 |
503 |
141 |
69861 |
3 |
江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87 |
137 |
89135 |
4 |
成会明 |
中国科学院金属所 |
1059 |
123 |
75342 |
5 |
唐本忠 |
香港科技大学 |
1140 |
122 |
62800 |
6 |
谭蔚泓 |
湖南大学 |
1264 |
120 |
51412 |
7 |
余济美 |
香港中文大学 |
1481 |
116 |
61306 |
8 |
俞书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622 |
114 |
41473 |
9 |
董绍俊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
1659 |
113 |
54736 |
10 |
汪尔康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
2160 |
106 |
52319 |
11 |
陈永胜 |
南开大学 |
2593 |
100 |
46474 |
TOP100榜单
- 2020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出炉 | 化学、材料科学 2020-11-19
- 2019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今日正式发布! 2020-05-07
- 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 | 材料科学、化学 2019-11-20
- 最新谷歌H指数公布 | 化学与材料科学 20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