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从日本权威教授的自杀看中日学术诚信差异
2016-10-2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学术诚信 日本

  昨晚与广州某重点大学的T教授一起吃饭聊天。T教授10年前从日本的大学博士毕业,来到广州之后,一直在这间大学任教,已经有十年整了。席间他谈起日本的大学如何评职称的问题。

  日本的中小学学校的教师是不评职称的,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依据法律的标准,与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只要你不违背相关的法律与职业规范,就可以自然晋升工资,不像中国的学校搞得这样复杂。什么五项评比,什么职称晋升,什么效率工资,什么荣誉评选。搞得很复杂,但是效果却很差。

  日本中小学教师之所以能够这样简单化处理,而且教育教学效果却非常好,是因为他们高门槛进,同时靠良好的社会职业道德以及诚信制度与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来保障。在学校及整个社会只有一些最基本的保障。

  比如,你不能够造假骗人。你不能够违法。你不能够违背学校的规章制度。总之,只要做最基本的,剩余下来的空间都是教师的。教师这种工作是一种良心活,评价弄得过于繁琐,规定太多太死,反而会束缚教师的手脚,打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那些从内心里认同、热爱教育工作的人,才会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快乐。

  日本不鼓励中小学做科研,大概是考虑到学术研究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需要学术天赋与浓厚的学术兴趣,同时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不太可能让中小学教师这样繁忙的教育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可以完成的。

  因此,日本只有大学才评职称。而评职称的过程,当然也是有对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考核过程。不过,日本在认定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方面,真正做到了教授治学、教授治校。日本的大学,涉及学术评审的重大问题的决策都是教授说了算。

  行政人员只是做服务工作与召集人之类的工作。然后是教授们讨论、投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地反复地辩驳、发难、答辩,然后趋向于一种共识,而这种共识要靠教授们投票,而不是会议主持人最后拍板决定。没有通过教授会议决策,一切重大事项都不能够启动。

  大学里晋升教授当然也是学校里的大事之一。这个过程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你有什么水平,做过什么研究,有什么科研成果,平时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并没有类似中国这样的评选制度。中国的评选完全是行政主导的。

  尽管也有所谓的专家同行评审的环节,其实大多只是走过场。更为重要的是,评选专家对拟晋升的人的研究几乎不了解。靠现场在短短几分钟内把所谓的论文著作表格拿一看,只看这些论文发表在什么刊物上,而公开出版的刊物又分成ABCD几个等级的。

  有所谓的国家级重点权威期刊,国家级重权威期刊、国家级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普通公开发行的刊物(即有CN刊号的刊物),以及没有公开发行,没有刊号的刊物的,即所谓内刊等等。在内刊上发表的东西,是绝不会被承认的。而课题也是按照行政级别的。

  所谓国家级重点课题、国家级一般课题、国家级重点项目,国家级一般项目、省部级课题、省部级项目等等,其实并不是学术研究的学术标准,而是行政标准,虽然有时也像模像样的邀请几个专家来评审,其实都是行政主导之下做个样子的。而且评审的标准也夹杂了太多的非学术因素,比如圈子效应、人脉关系、师承关系、政治及权力因素与利益输送关系等等。学术因素在评审中已经退成了一个次得不能够再次,无足轻重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少有因学术而获得认可的。

  在中国一切学术评审,包括职称评审,第一个因素是行政,只要你官当得大,权力十足,职称只是附带的小事一件。即使你从来不研究,也不在学术圈内,教授、博导之类的头衔也会主动送上门来。像原重庆公安局长的王立军先生,就拥有国内几十个重点大学的教授、博导头衔,发明专利数百项。这些其实都是大学主动送来的。目的是为了巴结当时如日中天的王立军。今天应该把聘任王立军为教授、博导的大学公布曝光,才会显得公平合理。不要好处获得了,风险全无。中国成为造假骗子的天下。

  第二个因素是近水楼台因素。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接近教育行政部门,接近行政权力,你自然就容易上位。第三个因素是利害关系因素,或者叫经济因素。如果你能够有利益输送或者基于趋利避害原理而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上,自然也容易上位。总之,学术评审,基本上没学术什么事。那些看似公平的程序,包括权威论文的发表与重大科研项目与学术荣誉的获得,都是可以通过潜规则与内幕肮脏的交易获得。

  但是,在日本没有这些刊物级别,虽然公开发表了也不错,但是,真有水平的论文并不一定都要公开发表。有时在学术会议上提交过了,甚至你只要写出来了,转给了相关专家,他们阅读之后获得了高水平的认可,也可以获得同样的认定。甚至在学术会议上的发言,也可以作为学术水平的认定依据。

  日本大学的职称评定是真正的同行专家的、来自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水平认定。大家都研究类似的问题,谁研究得怎样,包括有没有真正做研究,大家其实是很清楚的。在这里大家都有学术诚信,不敢马虎,更不公然造假。在日本,一切造假都是后果极其严重的。而学术研究造假更是不可饶恕的。没有哪位教授敢以自己一生的学术研究作赌注去包庇造假,更不敢亲自去造这个假。

  今年85日日本国际著名细胞学专家、日本国立理化学研究所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副所长笹井芳树自杀,在神户一家医院里抢救无效去世,终年52岁。原因是因为他有一个合作者,也是他的学生小保方晴子(30岁)作为主要研究者,涉嫌在新型万能细胞“STAT细胞”研发的实验研究中涉嫌造假,他们合作署名的万能细胞研究论文遭到质疑调查,尽管小保方晴子不承认造假,并在监控之下继承做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但是,笹井芳树还是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选择了自杀。

  这位科学家36岁就成了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教授,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世界级专家,在此次小保方晴子涉嫌研究造假事件中,笹井芳树仅仅是负连带责任与教授的教育责任,所产生的压力已经足够让一个久负世界盛名的权威教授选择自杀,这样的事情在中国不可能产生的。

  中国人视造假为家常便饭。若是遇到类似笹井芳树与小保方晴子这样的事情简直就不值得一提,不可能会产生如此强烈与巨大的社会反响。可见,在日本,专家同行的评定是具有很高的学术诚信度的。大家作为同行,平时是相对比较了解的,也是基本上是互相信任的,一旦涉嫌造假,那将是极其严重的事情。像笹井芳树在这样一个并不需要负主要责任的涉嫌研究中,其遭受到的压力足以让他选择自杀。这已经说明了一切问题。而中国的教授,自己造假还不够,还包庇、支持与捍卫造假。

  在韩寒事件中,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竟然有著名教授说出这样的话:韩寒的作品要是他爸爸写的,我连他爸爸一起喜欢。公然支持造假。相比日本人的学术诚信,中国人确实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作者:许锡良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