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分子化学专家两弹一星功臣姚树人将军逝世
2015-05-2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2015年5月26日8时35分,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姚树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6岁。

  他是高分子化学专家,为我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实现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过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接见;他是杰出的军事教育工作者,为海军的发展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热爱书画、集邮、桥牌、音乐,因集邮与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结下了深厚情谊。2015年5月26日8时35分,原海军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姚树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6岁。

  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姚树人

  姚树人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文安县胜芳镇,1935年2月至1946年8月,他先后求学于文安县胜芳小学、天津志达中学、河北省立天津中学。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天资聪颖、好学上进,曾先后因躲避日寇休学一年、患伤寒病休学两个月,1947年仍以优异成绩考入北洋大学(1951年改名天津大学)化工系。在北洋大学期间,姚树人同志勤奋刻苦,各科成绩优异,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化基础,在校期间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11月,经学校动员以北洋大学第一名的成绩,提前半年毕业参军入伍到大连海军学校第二分校任见习助教。

  参加工作后,姚树人同志负责编写了本科燃料学、化学等讲义,主讲《燃料学》、《高分子物理化学》、《火箭推进剂》及《专业英语》等课程。1953年,他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依据缴获的美军资料成功试制了海水消盐剂。1953年6月,姚树人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秋天,29岁的姚树人正在中科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副博士学位,突然被派到上海参加一个保密会议。从此,他加入了钱学森领导的火箭与卫星攻关小组,承担起研制火箭燃料的重担。

  当时,苏联和美国的人造卫星先后上了天,毛泽东主席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卫星上天离不开火箭燃料,但中国那时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

  姚树人的任务是在一年内拿出一吨偏二甲肼液体燃料。然而,偏二甲肼在当时属于高度保密技术,别说见一见样品,就是相关的资料也无从查找。

  回忆起燃料的研制过程,许多危险镜头仍历历在目。高能燃料易燃易爆,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1958年的夏天,姚树人穿着一件背心做氯气的化学反应,试验必须用浓硫酸进行干燥。试验过程中,氯气瓶突然不通了,姚树人赶紧关掉气瓶,但此时洗气瓶内的压力已经太大,硫酸突然喷射出来,溅了他一身,姚树人条件反射地闭起眼睛,钻到水龙头下一阵狂冲。最后,身上的硫酸被及时稀释干净,可再看那件白背心,烧烂成一个个大洞小洞。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1958年底,姚树人带领的科研组奇迹般地造出中国第一滴可储存高能火箭液体燃料。次年,他们圆满完成任务,拿出了一吨这种燃料,保证了后来“东方红”卫星的顺利升空。

  在1999年建国50周年前夕,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的“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他作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代表,受到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接见。

  2003年,得知神州5号飞船成功升空,姚将军激动地说:“我的工作虽然只是为这一事业添了只砖片瓦,但我仍然感到无比的骄傲!” 姚树人将军的手掌里,至今长着玻璃碎片。这是他在研制固体燃料聚胺酯时留下的。

  1960年,姚树人转向研发固体燃料聚胺酯,由于没有先例,他尝试将两种化学物质混合试验。没有任何预兆,试管突然发生爆炸。试管完全炸得粉碎,他右手小拇指血肉模糊。医护人员检查发现,细小的玻璃碎片被爆炸的冲击波全部扎入了他的肉掌里。由于太细小,无法取出。这些玻璃碎片一直留在姚将军的手掌中。

  较之硫酸泼身之险和试管碎片入肉之痛,试验时一些剧毒化学品的慢性侵害,却更为深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