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轮胎作为最重要的配套部件之一,也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了解,去年我国轮胎产量为2.8亿条,预计今年全国的轮胎需求总量将超过3亿条,增幅在15%以上。然而,从国内汽车市场轮胎配套格局看,国外轮胎生产商占据了70%的轿车配套市场,自主品牌企业只占30%。而在商用车轮胎配套领域则恰恰相反,自主品牌轮胎制造商占据70%的份额,国外汽车制造商占30%。业内专家分析表示,自主品牌轮胎制造商在轿车配套市场上不占优势的原因是受到了自身品牌知名度和生产规模的制约。
长期合作关系难以渗透
中国橡胶协会轮胎分会秘书长谈玉坤向笔者表示,自主品牌轮胎之所以很难进入轿车配套市场,跟自主品牌目前的轿车市场格局有很大关系。目前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占市场主流,像雪铁龙、大众、日产这样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几十年的配套采购历史,跟他们合作的轮胎企业也都是国际知名的生产商,自主品牌轮胎企业很难渗透进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轿车合资企业的外方也会在合资之初就签订照顾本土轮胎制造商的协议,使得自主品牌轮胎制造商没有竞争的机会。谈玉坤说:“国外汽车制造商和轮胎生产企业之间是有默契的,而且自主品牌轮胎的知名度不够,人家根本不可能给你机会。”
米其林中国的一位知情人士向笔者透露,东风悦达起亚曾想为赛拉图配备米其林轮胎,并进行赛道测试。结果是单圈时间米其林轮胎要比锦湖轮胎快4秒,即使有明显差别,起亚方面还是坚持使用韩国锦湖轮胎。这位人士表示:“轿车合资企业中外方对本土轮胎商的保护十分严重,早就形成了固定的合作关系,即使是其他国际轮胎企业也很难打破这种格局,更不要说在轿车轮胎上经验不足、品牌不强的中国轮胎生产商了。”
生产规模制约市场发展
从自主品牌轮胎企业自身看,生产规模也是制约其在轿车配套市场发展的内部原因。自主品牌轮胎企业目前产量大都在每年二、三百万条,而大的国际轮胎企业生产规模至少每年1000万条。自主品牌企业由于长期以来生产商用车轮胎,每年占据了大部分产能,在日益激烈的轿车轮胎配套领域难免显得有些吃力。去年,米其林和固特异针对轿车市场推出“随你行”和“保姆计划”,都是应对自主品牌市场激烈竞争的有力举措。而自主品牌轮胎企业没有一家跟进,可以看出受生产规模的制约,有些力不从心。此外,业内专家表示:“自主品牌企业每年生产的斜交胎数量依然很大。但随着路况变好,车辆性能提高,自主品牌市场对斜交胎需求量正在下降,如何转化这部分产能,生产适合轿车使用的子午线轮胎也是自主品牌轮胎企业的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