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金龙率先实现二氧化碳制塑产业化
2008-01-0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多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是否能够将废弃二氧化碳制备成塑料,替代石油资源,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2007年11月,江苏中科金龙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下,一项原创性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项目“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全生物降解塑料”突破了关键性技术难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万吨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氧化碳制备全生物降解塑料生产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二氧化碳制塑的规模产业化及应用,使梦想成为现实。

    这项技术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解决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难题,还可以缓解石油资源短缺造成的压力。产品可以真正达到全生物降解,大规模应用后能够减少“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有利于消除绿色贸易壁垒,提高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两大急需解决的环保难题,符合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国家战略要求。

    然而,在2004年,企业还在踌躇是否是将项目快速进行产业化的疑惑当中。当时企业刚刚完成工业中试,由于中试已经投资3000万元,作为中小民营企业,继续大投资的能力有限。2005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参加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通过专向基金的申报、评审,使企业理清了思路,进一步认识到该项技术的经济及社会价值,促使企业坚定信心,集中力量进行产业化攻关,力争早日实现规模产业化。同时,1170万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更是为企业雪中送炭,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困难,降低了企业风险。

    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下,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企业集中所有精力,进行规模产业化研究开发工作,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顺利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特别是在新型聚合催化剂、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市场推广等方面均实现了重大突破,建成了世界上首条万吨级二氧化碳树脂生产线,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二氧化碳树脂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目前,企业在催化剂的合成、聚合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体如下:

    1、催化剂的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发出新型高效二氧化碳共聚催化剂,用于工业生产时,反应时间缩短至原来的30%,产品中二氧化碳含量提高5%,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2、开发出新型生产工艺;采用环流反应器代替釜式反应器用于树脂的合成,用于大规模生产时,其投资成本比釜式反应器低50%左右,同时产品稳定性有大幅度的提高。

    3、产品应用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科院广化所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二氧化碳树脂应用研究,但是仅仅开发出半硬质泡沫,应用仅限于包装领域。经过2年的技术攻关,我们在全生物降解高回弹聚氨酯软泡、全生物降解塑料母粒、微孔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皮革、弹性体等多方面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解决了广化所十几年没有解决的产品应用问题,实现了样品的商品化。

    4、由于在诸多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共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项,涵盖了催化剂合成、树脂生产设备、生产方法、产品具体应用等多个方面,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5、在产品销售方面,企业仅与福建华福一家就签署了4000吨的销售合同,实现了生产销售的正常化。

    通过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还提高企业的素质,使企业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管理、生产、研发、营销人才,形成一支梯队合理、战斗力强的团队。

    项目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曾培炎副总理、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国家发改委马凯主任、环保总局谢振华局长等对本项目均给予重要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给予支持与引导。

    中科院也将本项目作为院地合作重点,2005年,更是投资300万元人民币入股公司,该公司成为中科院直接投资的唯一非院属民营企业。

    该项成果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可,项目获得了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环境保护三等奖、泰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等称号。

    产品还得到全球聚氨酯行业巨头德国拜尔、巴斯夫,国内聚氨酯应用的龙头企业浙江华峰,全球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IDG等的高度关注。

    在“2007北京国际节能展”上,作为全球第一家万吨级规模的二氧化碳基树脂生产企业,中科金龙受到广泛的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第一财经、科技日报、北京晚报、北京电视台等国内主要媒体,均对本项目给予重点报道。

    目前,该公司已经形成年产2万吨全生物降解树脂及泡沫塑料、产值4亿元、利税7000万元的生产规模。预计到2010年,将形成年产12万吨二氧化碳基树脂、产值24亿元的生产规模。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