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坚:仿生学与高分子仿生材料
2006-01-19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主持人:其实最本质的问题还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创新人才,根本谈不上了。

    徐坚:回过头来看,中国更加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我们教育和科学应该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目中,要灌输到每一个人思想的每一个角落里去。这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竞争的最终是文化理念的竞争,你去看中国的,即使在中国大地上,不同地区的发展,最后的竞争是什么?是文化理念的竞争,是这个地方文化传统的竞争,而不仅仅是资金的竞争。竞争到最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大凡都是思想比较开放,比较重视教育的地区,个别的地区,可能有一些特殊的环境,比如说他可能通过其他特殊途径致富的地区,毕竟比较少数,大部分地区,那个地方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开放,走出去,博采众长,才能够发展起来。

    主持人:您谈到教育和育人,想问问您,作为研究现代仿生材料,在这方面人才队伍现在培养的如何呢?

    徐坚:用做研究很多人都自觉和不自觉用了仿生这个理念去开展科学研究,这有很多年的历史了,真正用仿生这个词来也是近十年,乃至近五年才发展起来的,中国在这个领域还是站在前沿的,尤其是BOINICS这个词还是我们中国人第一次在正规学术论文上提出来的。现在在整个中国的高分子界也罢,还是科学界也罢,很多人都用了仿生这个概念,来写一些论文,也就是说这种概念或者这种理念已经得到了科学界很多不同人的认同,这种理念进一步往下发展,仿生并不是一个可以炒作的名词,更多的是我们彼此之间,能够用这样一种观念开展我们科学研究工作,和高技术研究,用这样一种概念来讲,我想更加贴切一些,更加符合我们社会发展趋势。
    其次在人才培养上,更多的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过程,过程比目标更重要,比结果更重要,或者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培养一个学生的过程,比得到最终的结果更重要,结果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才,培养他们在科学研究上的理念,要灌输给学生正确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正确的一种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很多学生会做出非常出色的成绩,学生比我们年轻,有更加有创新的思维,学生会比老师更强,一代会比一代更强,这才是我们社会能够向前发展的永远驱动源泉,没有这一点,我们将不会有中华民族的明天,从这个角度讲,我认为培养学生,灌输给学生一种创新的理念和与环境和谐,友好的理念,让他们学会这样一种方式去思维,不管他们将来从事科学、教育、技术研究,或者从事其他的工作,对社会发展会更加有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