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徐坚:仿生学与高分子仿生材料
2006-01-19  来源:中国科学院

    主持人:就目前来讲,人才问题,化学所因为一个实验室,要想留住人才,最关键的问题您认为是什么?

    徐坚:留住人才最关键的地方,除了提供必要让他有生活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有竞争的环境,让他感觉到是跟一批高手赛跑,充分跟高手赛跑过程中的快乐,能跟上队伍和领跑队伍,他会有一种竞争的快乐,而且他能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群体里面有自己地位。最关键的是你给他一个施展的舞台和平台,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给他一个竞争的群体,跟运动员赛跑一样,就你一个人跑在前面,后面的人跑得很慢很慢,你觉得自己没有跑的劲头,失去了快乐和动力,留住人的观念是我们创造和谐的可竞争的环境来留住我们高级的科研人员。

    主持人:在一个研究所和实验室里,合理的人才梯队是什么样的?

    徐坚:这个有不同的争议,根据研究特点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构架,搞基础研究的情况下,比较合理的群体应该有一个教授或者我们叫研究员,日本是这种模式。但是对于从事高技术项目课题的研究群体来说,仅仅一个教授不行,因为学科领域比较强,搞系统工程的时候,需要不仅是单一学科,大都是多种学科协同作战。每个教授都是单一学科,很少有多学科背景的教授,可能他在某一个学科他可能比较熟悉,另一领域不熟悉,通过几个教授合在一起,有一个领头的教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种模式,实际上在工业研究院里面比较多,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也是比较成功的模式。

    主持人:仿生学是交叉式的学科,在交叉这样一个环境里头,什么样的人才梯队比较合理一些?

    徐坚:提到这个问题,更多的是用什么样的机制使大家一起研究更贴切一些,其实仿生科学往往涉及到众多领域,更多的是靠交叉,比如说化学和生物的结合,生物的和材料的结合,材料和物理的结合等等,这种结合更多的是需要有一个交流的平台,另外有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者像我们社会的公德一样,有约定的科学公德,彼此合作过程中间,化学和物理学的人找到一种大家都懂的语言交流意见。交流机制里面最重要的是约定,也就是说这样的一个科研,将来做下去以后,科研成果是怎么去分工的。大家都理解和遵守的游戏规则,没有规则,将来就会出现项目完成了,彼此也就不合作了,这不是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东西,所以也就是说,大家能够客观实事求是的看待自己做的工作,客观尊重对方做的工作,这是大家能够长久合作的一个前提和一个规则,而这个规则和约定是要靠几个教授在相互的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默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