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高校模式趋同质 人才培养趋单一
2012-12-0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2013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刚刚启动,新的动向已经显示:技能型人才缺口大。很多企业开出数控车工、无线电调试工等一线岗位,点名要招动手能力强又安于一线工作的专科生。在一些已经升本多年的院校里,专科毕业生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本科生。
 
    这样的现象已经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反思:在经历了追求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超常发展后,高校人才培养日趋单一类型,可就业市场却渴求多层次的人才,这使得人才供需之间出现了矛盾。这些年的就业市场里,一些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专家指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构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格局,不同的高校根据定位分层培养,既要有培养精英人才的高校,也要有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校。
 
    高校规格层层上移
 
    2002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总数145万,而今年达到699万。经过十几年的扩招和合并,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多在向巨型化发展,办学方向趋向单一化,专业一应俱全。与此同时,应用型大学也在努力“升格”,追求综合化——专科大学升本科,有了本科,要争取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继而申请博士点,这是很多高校的发展之路。
 
    学校为什么抢着升格?这跟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单一化有很大关系。据一所“211”大学的校长说,现在衡量一所学校,看学生的数量、博士点的多少、重点学科的规模,唯独缺乏对学校特色的考量。
 
    对此,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李进教授分析,大学更大的压力来自社会评价。在社会评价体系里,学历高意味着水平高,只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才是一流大学,专业化、有特色的大学反而不入流。只有成为本科大学,才能吸引更好的生源,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资,才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投入以及科研经费。
 
    高校追求大而全,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法律、管理、计算机等学科,学科建设趋同,这样就出现了高校差别不大、特色不明显的“千校一面”现象,导致了本科院校的同质化,抹杀了一批高校业已形成的特色。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Ho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