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侯建国院士:回眸中国高教十年之变
2012-11-14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变
 
    过去十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所培养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效地支撑了我国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可以说,中国已完成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成绩应予充分肯定。”侯建国说,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界出现的功利浮躁之风也对大学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大学精神的坚守产生了负面影响。
 
    由于工作关系,这些年来侯建国参加过很多次国内外大学校长论坛、年会等活动。一开始,中国的大学校长们大多喜欢比较中外大学在论文数、经费、教授数量等方面的差距,“而现在,谈这方面问题的人越来越少,大家谈论更多的是大学发展的战略与模式、大学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侯建国说,原因很简单,经过十多年的规模扩张式发展,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是大学发展的基础,而质量和层次的提升则是大学发展的根本所在;认识到中国高校要想跻身国际一流,必须走特色与内涵发展之路,这是大学生命力和活力所在;认识到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应该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要营造各具形态的多样化生态圈,而不能千人一面,贪大求全,搞重复建设。
 
    在国家层面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仅“十一五”时期,中央政府就投入了数十亿元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遴选了100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了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奖励了5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的发展模式转型,已经开启了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侯建国解释,当然,提高质量没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而是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深化特色与内涵建设,努力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争创一流。
 
   “可喜的是,近年来,这样一种高等教育生态多样化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受并践行,开始呈现出参差多态的差异化发展的局面。”侯建国说。
[上一页]  [1]  [2]  [3]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Ho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