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郑强教授赴任贵州大学校长前在浙大上的最后一课
2012-11-06  来源:钱江晚报

郑强教授在流变学学术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配图)

昨天,郑强教授寄语学生:

穷,我们不怕,就怕没有底线

爱科学,讲义气,你扑出去多少感情,别人心里有数

明天,现任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著名的聚合物流变学学者郑强教授,将赴任贵州大学校长。

昨天晚上8点,郑强教授从上海浦东启程,飞往贵州赴任。昨天白天,是郑强履新前在浙大度过的最后一天,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他把精神气最爽的整个上午,选择了和他的一批研究生在一起。

昨天上午8:30,浙大玉泉校区高分子楼,郑强教授给高分子系数十名学生上了“最后一课”。

郑强教授把高分子楼称作“情人”:差不多十年前,他声情并茂,用“男高音”的歌声募集建楼的款项;

因为门口写着“高分子楼”的石碑位置不正,他请人弄来大吊车,硬是把这块12吨的顽石挪位置;

实验室门窗,曾经跟工科实验室一样,一板一眼地挺立,他请人改成落地玻璃,“做实验不要弄得死气沉沉,做实验也要通透,用流行的话讲,要文艺点。”

和“情人”待在一起的郑强教授,自然、兴奋。他的装束跟平常差不多,浅蓝色衬衣加西裤,精神状态被学校师生定义为“激情四射”。

昨天听课的有三四十人,其中有几位是他当年的学生,现在是他的同事。

郑强所带的其中一名硕士生叫叶一兰,事先告诉我,最后一课,上的是高分子专业的seminar(学术研讨会)。

我有点紧张,这几年,听郑强教授演讲,唱歌,看他写毛笔字儿,就是没有听过他上专业课。听听他课题组的名字——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课题组,几乎要把我这个文科生击晕了。

郑强的博士生朱晓楠马上告诉我:“哎,那你别慌,郑老师讲课,你绝对听得懂。”

朱晓楠给我举了个例子,2008年,跟朱晓楠同一批进校的研究生,经历的第一节课是郑强教授讲流变学。

郑强教授是这么讲的:

古人云:万物皆流。什么意思呢?它在生活中是有反应的。

我们都知道水是可以流动的。但是,你们知道玻璃也是可以流动的吗?有人说你这不是瞎扯吗,我家玻璃怎么就没流呢?那是你观察的时间不够长!如果把玻璃放在那里几百年,它就会像在地上的一滩水。

水是流体,可你们有没想过水的另一面呢?它也可以成为刚性体,不是冻成冰哦!

举个例子啊,比如咱们大多数人都打过水漂对吧?水那么柔软,怎么就能把那么硬的石头弹得一跳一跳的呢?流变,就是研究这些的一门学科。

朱晓楠说郑强教授的课,一般没有人打瞌睡。“他的课,本来就生动,加上他眼睛一瞪一瞪,整个人手舞足蹈的,想睡倒是难了。”

郑强教授的课也不是都那么行云流水般的柔软。浙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左敏,昨天几番提到郑强讲学术课:风格“彪悍”,“不留情面。”

朱晓楠说:“郑老师要求高,不是说说的。”朱晓楠今年博士毕业,之前他的博士论文要接受同行审阅,他连夜打印了6万字的论文,请导师郑强教授最后看一遍。

没想到这一看,已经经过好几遍“修炼”的论文,再次“面目全非”。从纸面上看,估计郑强教授三天没休息,文章里每一个字、每一条批注,都有思考的痕迹。朱晓楠照着本子录入修改的内容,花了白加黑一整天。

我翻了一下朱晓楠的这本论文集,发现写作很精心,到“跋尾”部分,朱晓楠自己还写了一篇小散文作“致谢”。郑强教授依然圈圈点点,还在纸页留白的部分写上“好文情深!”

“好文情深”,倒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郑强风格”。在和浙大学生的“最后一课”,郑强教授依然保持着情深意切。

叶一兰他们赶在这一课前,花了一周时间,把他们秘密搜罗过来的郑强从小到大的照片,做成了一本电子相册,郑强眼睛瞪得老大:“哇呀呀!你们哪里搞来的?”

“这是我刚到浙大高分子系的时候,和同学的合影。哎,这个同学现在在加拿大卖电脑,这个做生意……”

“唉哟,这是日本京都大学(郑强曾经在此留学),这个大门就3米多宽的大学,出了5个诺贝尔奖得主,这不是偶然……”

郑强教授一边讲故事,一边给学生们提四个要求:“你们要注重培养情感,一个完善的人,健全的人,不仅仅是长于手艺的,还是对自然对人对事,都有感悟的;要爱科学,光有感情没有真本事,你们生存不下去,你们的‘手艺’就是科研;要重人格塑造,穷我们不怕的,怕没有底线;要重义气,不要记恨任何人,你扑出去多少感情,别人心里有数。”

“最后一课”上,哽咽一下的人有,眼泪鼻涕的没有。

郑强教授说:“我离开浙大,最不愿意看到课题组掉队、孩子们流泪。”虽然,他用高八度的声音说:“我经常会回来的。”头一扭又轻轻叹:“哎,其实是经常回不来的。”

(注:本 文 摘 编 于2012年05月31日钱江晚报 原作者:章咪佳)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徐)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