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炮轰大学职称评价体系
2012-08-31 来源:南方日报
8月30日,第三届广州论坛专家在中山大学集体接受记者采访,席间,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广州超算中心负责人许跃生“炮轰”国内大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直指利用SCI权威论文发表数量来评价教师水平“不合理”,对在一线企业进行原创性研发工作的教师“不公平”,今年他所带的几个博士由于无暇发论文甚至被迫延期毕业。
唯“SCI”论引发争议
“用SCI的标准来衡量学者水平和评定职称,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曾经在美国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20年的许跃生直言,自己对中国国内的职称评定体系“不敢苟同”。
作为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许跃生坦言,该中心在组建团队及团队运作过程中却存在“难言之隐”:由于从事学科原创性较强,不少研究工作需要深入企业实践,研发时间长,从而导致目前国内评定职称至关重要的权威杂志论文刊发“产量”较低,目前不少科研人员已经面临职称评定而发表论文不足的“瓶颈”。
“根据权威论文发表数来衡量一个教授的做法不科学,对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也受到一定打击。”许跃生表示,“不少科研人员顶着无法评定职称的风险从事企业研发。”甚至有博士研究生因为从事相关研发工作未获相应职称毕不了业。
评价体系期待“中国造”
据了解,南京大学是大陆高校中最早将SCI的论文收录和被引用次数等作为评价院系、教授学者的研究质量水平,以及理科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此后,国内不少高校陆续采用这套评价体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基本“移植”此套体系对教师职称进行评定。
不少教师虽然在产品研发等方面有所贡献,但由于在职称评定方面存在权威论文发表论文数量这个“硬指标”的限制,造成“有功无名”的情况。对此,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也认为,尤其是工科跟应用学科等较为特殊的学科。
据了解,目前中山大学在刚刚出台的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通知中,特别针对工科跟应用学科提供特殊的“评定渠道”。
“只要他们有博士学位,不管他们职称怎么样,只要成就突出,都可以当博士生导师。”不过陈春声坦言,目前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总体还与世界有差距,学术界以SCI为主的评价体系仍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应更加多元化,而不是单纯抛弃整个体系,这样的教师评价体系才更加科学、全面。”陈春声表示。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NTU夏焜、王一凡/清华大学高华健/湘潭大学王秀锋Sci. Adv.:强弱粘附解耦的多功能粘附皮肤-助力机器人与环境的多场景交互 2025-01-22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唐本忠院士/赵征教授团队《ACS Nano》:细胞膜靶向的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用于神经追踪和损伤的可视化 2025-01-21
- 吉林大学阿力木教授等 Angew 综述:稳定发光双自由基的兴起和潜在应用 2025-01-21
- 中山大学蒋乐伦/深大附属华南医院杜世伟/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徐天添 AFM:具有多模态变形的软硬磁性可切换的同轴纤维 2024-12-30
- 无线植入设备实现脑肿瘤精准治疗 - 中山大学徐炳哲团队突破胶质瘤治疗难题 2024-12-15
- 中山大学柯卓锋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聚乙烯镍催化剂的配体作用机制解析 202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