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教授泄题事件: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二律背反”
2005-06-14  来源:中国聚合网
关键词:

北京交通大学进修研究生班一位化名“阿芳”的女学员自曝丑闻,将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中国的研究生招生制度。

  “阿芳”称,在二00五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她和北京交通大学的命题教授欧阳林发生性关系,得到了两套业课试题和答案,其中包括该教授亲笔书写的论述题答案,但她最终因外语成绩过低落榜。

  欧阳林对此的解释是,保存试题和答案“有疏漏”,但否认与女学员发生性关系。北京交通大学也随即发表“严正声明”,表示此事正在调查之中。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这几天来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除了因为事件本身涉及“性”的内容而吸引了不少眼球外,人们议论更多的是研究生招生制度的问题。

  按照中国研究生招生规程,尽管招生考试是“全国统一”,但除了外语、政治、数学等公共课是国家统一出题外,专业课则是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改卷和定分。实践中,这种规则往往变成“哪个教授招生哪个教授命题改卷”。

  “考研女生称与教授性交易”的丑闻发生后,很多人自然而然地将批评的矛头指向招生过程中的“教授自主权”,认为这是滋生教授权力寻租的温床,并呼吁收回教授命题和阅卷的这块“自留地”。

  但人们似乎忘了不久前沸沸扬扬的“陈丹青辞职风波”。陈丹青所批评的正是研究生招生考试和录取制度缺乏灵活性,过多地限制了导师的主动性与决策权,不利于招收到真正有潜力的学生。

  研究生录取时,招生办公室虽然会给导师一定的选择性,比如招两名学生给四个考生的资料,但是这四个学生必须达到分数线。即使在这四个候选人中,如果导师决定录取第四名而不是第一名,也必须有“充分的理由”,甚至要写出书面的材料。陈丹青认为,这种严密防范的措施体现了对导师的极度不信任。

  这句话在两个月前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但如果放在今天会显得异常滑稽。“考研女生称与教授性交易”的丑闻,使几乎所有人都对导师“极度不信任”。

  这前后两件事,恰好反映出目前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二律背反”:一方面,招生权过多地集中在教育主管部门手中,导师抱怨招收到的只是“考试机器”,而非真正具有培养价值和研究潜力的学生;另一方面,导师仅有的一点自主权都会滋生腐败,一旦扩大这种自主权,如何保证他们不会谋取私利?

  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考研女生称与教授性交易”一事,但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少人却已经认定这位教授泄密、和女生发生性关系。这种“想当然”之所以容易发生,是因为这些年一些学校在研究生招生中丑闻不断,相当一部分人对研究生招生的公信力产生怀疑。

  当一个女生自述为考研和教授发生性交易后,人们宁肯信其有,而不肯信其无。作为学校必须扪心自问:这是为什么?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丁玲)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