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年科学基金:让年轻学者有“资本”走向学术——访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
2012-04-17  来源:科技日报

  “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青年科学基金的作用是通过1+2的方式体现的。首先,它让刚刚开始科研生涯的年轻学者有了更多获得支持的机会;同时,还兼具两个作用:在我国‘师父带徒弟’现象普遍存在、35岁以下年轻人崭露头角者较少的大背景下,有助于年轻学者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早日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逐步形成独立的学术思想;有助于年轻学者更早地以个体身份参与学术交流。”在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教授看来,青年科学基金是那些满怀科研激情,却又饱受没有经费、没有实验条件、找不准科研方向等现实之苦的年轻学者走向学术独立殿堂的重要台阶。

  据介绍,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以来,清华大学共有1067人获得青年科学基金,140人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还有15个创新群体、3340个面上项目、259个重点项目获得科学基金支持,经费总额为21.7亿元。邱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清华大学非常看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原因不仅在于获得的经费支持,还因为在支持基础研究、稳定和培养人才队伍、推动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方面,科学基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基金:成就年轻学者学术独立梦想

  校长的看法如此,教师们的感觉又怎样呢?

  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王训教授是1067位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的一位。他告诉记者,青年基金通常是年轻学者独立承担的第一个基金项目,要想获得资助,必须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这既是对申请者基础研究水平的检阅,也是对其独立工作后学术思想的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我于2005年获得青年基金35万元的特别资助,这让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有了更多自信。对我个人来讲,这件事的意义很特别,不仅限于获得了多少钱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获得资助本身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得到了同行认可,独立的科研生涯由此正式开始。2007年,我还非常幸运地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系列的重要类型,旨在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培养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申请者的年龄要求为男性未满35周岁、女性未满40周岁。今年的平均资助强度可达25万元/项。

  邱勇说,青年基金重点评价的是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刚刚走上科研岗位的年轻人,正处于思想最活跃、创造力最强的阶段,也是培养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最需要获得支持,但由于前期积累较少,即使有创新性思想也往往难以获得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大大缓解了这一矛盾,虽然单项经费资助并不是很多,但对于青年科研人员却是雪中送炭。”

  据了解,在国外,很多30到34岁的年轻学者已经崭露头角。其中最极端的例子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3位获奖者最初获得超新星这一“震动宇宙学的基础”的成果时,都不到30岁。相比之下,我国30岁到35岁的科研人员做出有影响力的成果的比例较低。有些看上去是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也往往是在“大老板”的羽翼下,传承以前的研究成果,并不具有独立的学术思想。

  邱勇指出,受文革影响,我国科研队伍曾出现了一个很大的人才断层,现在整体局面有了很大改观,但4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还是占据了学术的主体地位。据统计,清华大学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江学者等的“主力军”是45岁到52岁这批人,平均年龄为47岁。“如果我们不处理好现在的问题,不能让更年轻的科研人员脱颖而出,可能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断层。因此要提早布局,支持青年学者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并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邱勇同时表示,强调独立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另立山头、单打独斗,相反,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学者要特别注意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当然还需要具备构筑研究条件、组建研究队伍的能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