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创新如何走得更远
2012-02-2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今年“战果”更加辉煌
今年高校除获奖总数提高外,也是高校历年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比例最高的一次。据统计,高校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62项,占获奖总数的74.3%。2011年度仅有的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全部由高校获得。
每年不超过两名的国家最高科技奖,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
2008年以来,均有来自高校的科学家摘取这项桂冠。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来自清华大学。之前,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复旦大学谷超豪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均榜上有名。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周静表示,从高校连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骄人成绩,可以看出高校科研成果所呈现的高显示度。那么,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的大学,能否成为科研的主阵地?
据教育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将探索高校协同创新模式,推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实施高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组织高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科教结合,实施高校创新行动计划,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和经费管理的意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学科交叉和人才集聚是最大优势
江苏大学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余江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在大学做科研有着企业和科研院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的融合是目前在大学做科研最有利的条件。第二,人才的集聚是高校的一大优势。大学里既有高端人才,也有研究生这样一支生力军,多层次的人才结构使高校科研可以可持续地发展。
“高校做科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学科和人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也认为,学科力量是高校最重要的科研基础,在多学科和综合性学科基础上做科研,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创新成果的出现。同时,高校既有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又有包括硕士、博士在内的研究生,甚至一些高年级本科生在内的科研生力军,这是其他研究单位一般不具有的。
一位拥有多项科研成果的大学教师提到,教授和学生的互动往往能催生出创意的灵感。与科研院所相比,大学里没有特别明确的科研任务。它允许师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允许犯错误,科研压力相对小一些。此外,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也是一个资源。很多企业里有学校自己培养的学生,便于学校和企业进行充分地沟通。
产学研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高校注重产学研合作的意识也非常重要。有的学校有科研的积淀,但它没有主动地与企业联合,导致成果不能实现转化。江苏大学在这方面意识很强,无论是从学校层面,还是我们的专家教授,都非常重视这一点。”余江南说。
江苏大学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2006年。双方在行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对方的需求,开始了技术、项目联合攻关、研究生派出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合作的前提,要有关键技术,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双方合作要‘我有他需’才行。”在余江南看来,高校一定要有真正的技术成果和可供转化的成果,“理论成果、论文成果也是成果,但是可供转化的成果要拥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诚聘教授、副教授 -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林业大学中比先进生物医用材料联合实验室 2022-05-02
-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刘遵峰教授拟招收2022年海外一流高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生、以及招聘博士后若干 2022-04-21
- 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02-14
- IBM科学家:塑料可实现无限次循环使用 2016-01-25
- 2014全球高校和研究机构创新排行榜发布 2014-08-27
- 2012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奖名单揭晓 201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