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体制改革
2012-01-17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技期刊出版体制应该是科技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011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明确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转制的号角正式吹响,这标志着我国的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和最后的攻坚期。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体制改变使出版单位成为具备法人资格和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的市场主体,并且通过重组和集约,改变目前出版单位数量过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缺陷,实现内涵式发展,调整结构和布局,开创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
从以上“期刊出版体制改革的目的”可以看到,改企转制只是手段,并非目的。办好科技期刊,从大目标上来讲是为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条件保障性工作;从小目标上来讲是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增加合作机会、扩大国际和国内影响,尽量把科技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把期刊办好、办出影响,那么所有体制和机制的设计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
先不谈是不是只要把期刊出版单位通通转成企业,期刊的质量就能自动提高;也不谈是不是只有企业办刊才能办出优秀的期刊来。这里,仅根据我们对发达国家科技期刊办刊体制机制及发展历史的专题调研结果,为大家讨论科技期刊转制问题提供另外一个视角。
科技期刊需要国家支持
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在1665年诞生于法国。到了18世纪后期,随着出版自由制度的产生和实行,各国陆续取消了报刊审批制,改变为登记制,并制定了“一旦出现问题事后追惩”的相关规定,延用至今。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登记制配套的宏观管理调控体系,包括法律管理体系、经济调控管理体系及行业协会管理体系等。总之,西方国家的科技期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第一阶段的改革是在经历了一百年的实践以后。大家都熟悉的施普林格(SPRINGER)、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和其他许多出版社均历史悠久,施普林格已有160年。另外我们发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在1950年前后都经历了一个崛起阶段。
据考证,中国的第一本科技期刊晚至19世纪才出现,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产物,名曰《瀛寰琐记》。若说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科技期刊,办刊最早且连续出版至今的是《中华医学杂志》,但其创刊至今也不过百年历史。截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中国仅有科技期刊80多种。十年动乱期间,科技期刊出版几乎处于完全停顿状态,1978年以后才陆续恢复出版科技期刊和创办新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期刊真正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期。2000年中国科技期刊达到4300种,2005年中国科技期刊上升为4800余种。可以说,中国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科技期刊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与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悠久历史相比,30年实在算不了什么。总体说来,我们的科技期刊还比较稚嫩,不够成熟,正是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大力扶持和推助的时候。因此,期刊改革政策的出台宜谨慎,否则可能事与愿违。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允许从专项报销的“卓越期刊”又增30项 |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目录的项目达到315项 2020-07-29
- 游苏宁:中国科技期刊应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2016-11-22
- 中国期刊界首次研讨建设“精品国际科技期刊” 2012-09-14
- 二十余载深耕|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编著新书《高分子工程简明教程》出版 2025-01-20
- 二十余载深耕|北京大学范星河教授编著新书《聚合物链超分子组装与功能化: 甲壳型液晶聚合物》出版 2025-01-14
- 清华大学杨振忠教授等所著新书《Janus材料》出版 2023-02-09
-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部署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重点任务分工 2016-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