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2007-11-2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正如全民健身能够在全国顺利推广一样,建设创新型国家也需要全民参与。如同健身不光是运动员的“专利” 一样,创新活动并不是科学家的专利。

  提起创新,有人认为这是国家的战略,跟自己关系不大,个人也没有条件和能力从事创新。事实上,创新不光是政府的事情,不光是科学家的事情,不光是企业和大学的事情,普通人也可以开展发明创造。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这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重大的科学活动,如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需要国家组织科学家来完成,而日常实用的专利技术,老百姓完全可以参与,如带橡皮的铅笔、拉链等都是民间的发明创造。从事这些发明创造并不需要政府立项,不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只需要发明人的细心思考和积累及顽强的毅力。这就是民间发明创造的特点和魅力。

  揭开创新的神秘面纱,我们发现创新的实质其实是一种智慧的释放过程。没有博士、硕士乃至学士学位,同样可以进行发明创造。

  陕西农民李营步,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可他发明的削面器,不仅获得国家专利,每年还创造1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的这个发明就来自于生活,看到削面的师傅们劳动强度大,他就开始琢磨如何减轻他们的劳动强度,终于发明成功轻薄的削面器,畅销市场。农民发明家李官奇发明成功大豆纤维,把大豆纺成丝,登上了国家科技领奖台,让全国的农民朋友为之振奋!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角度来看,人多不是包袱,在我国众多的人口中同时蕴藏着巨大的发明创造力量。通过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就可以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把人口大国变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通过不同的形式发挥出来。

  全民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观念未能及时转变。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果能带头进行发明创造,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去创业,势必为全社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晓靖)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