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王玉忠小组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研究取得突破
2011-12-12 来源:科学时报
此外,高分子材料阻燃还面临着许多其他难题,比如,赋予材料阻燃性与保持或提高材料的其他性能相矛盾;玻纤的“烛芯效应”与阻燃剂效率降低之间的矛盾等。
针对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的无卤化必然导致阻燃效率低的矛盾,王玉忠设计合成了无卤的线形和支化/超支化高分子高效成炭剂,并制备了具有催化脱氢成炭的金属络合物构成的新型膨胀阻燃体系,大幅度提高无卤阻燃体系的阻燃效率,同时还具有显著的抑烟作用。
为解决提高阻燃性与保持力学性能之间的矛盾,王玉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高阻燃性无卤热致液晶高分子,利用液晶高分子在力场作用下易在高分子基体中“原位”形成微纤的性质,在加工过程中在被阻燃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纤,既起到增强作用,又起到阻燃作用。
另外,王玉忠设计合成了与玻纤具有较好相互作用的支化和可交联大分子阻燃剂,在玻纤增强的高分子体系中应用时,可降低玻纤的导热和导气作用,显著降低了玻纤的“烛芯效应”对体系阻燃性的负面影响,并改善了材料力学性能。
在解决一些高分子材料兼具阻燃性和抗熔滴性方面,王玉忠也作了有益探索,取得较大进展。
阻燃研究任重道远
早在1987年,王玉忠就开始瞄准聚酯纤维的无卤阻燃研究。选择聚酯纤维作为阻燃对象,是因为人们所用的纺织品绝大多数都是合成纤维,而聚酯纤维占合成纤维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聚酯纤维的无卤阻燃问题解决了,也就等于解决了大部分的合成纤维纺织品的阻燃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王玉忠带领的团队十年磨一剑,在聚酯纤维的无卤阻燃研究、聚烯烃通用塑料和一些工程塑料等典型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成果于2001年、2010年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目前,王玉忠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已发表上百篇与无卤阻燃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且多次在国际阻燃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还申请与无卤阻燃有关的发明专利30余项,专利成果在多家企业实施,产品获得了20多个国外权威机构的检测认证。据不完全统计,该成果已累计创造2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面对取得的成绩,王玉忠仍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虽然研究了这么多年,但很多高分子材料阻燃的机理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王玉忠举例说,高分子材料品种很多,不同品种有不同的机理,没有一种万能阻燃剂能够解决所有高分子材料的阻燃问题。要实现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无卤阻燃,还需对高分子材料的阻燃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基础研究。
“研究越深入,问题越多,难度也越大。”王玉忠希望,有更多的科技人员加入到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的基础研究。“当然还希望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继续支持,同时也希望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等国家计划项目的支持。”采访快结束时王玉忠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国工程院 | “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 - 高分子材料回收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将于2025年6月20日于成都召开 2025-05-12
-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级人才团队招聘 - 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师资) 2025-04-21
- 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课题组招收博士生(2025年入学)、师资博士后等 - 材料学、化学、高分子、物理、生物学、纺织与纤维、金属、计算模拟、电子信息等 2025-04-17
- 四川大学朱剑波教授团队 Nat. Chem.:通过立体和序列控制聚合反应实现聚合物性能调控 2025-05-17
- 四川大学梁坤能、邓怡 ACS Nano:用于感染性骨缺损快速杀菌与骨整合的非氧依赖型硫酸根自由基和Fe2+修饰植入物 2025-05-16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李继遥教授、杨佼佼副研究员 CEJ:具有双向锚定功能的仿生湿粘牙齿创可贴促进牙本质再矿化 2025-05-12
- 四川大学王玉忠院士团队《Prog. Polym. Sci.》综述:PET及其混杂材料化学回收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