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授们苦乐不均 富开宝马穷骑飞鸽
2011-11-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田勇领到人生的第一笔“工资”:680元。“老板”是他的导师,而上班地点是其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广州某理工科高校的实验室。
研究生一入学,田勇就开始在实验室上班,跟着师兄师姐给导师做项目,“工资”一月一发,多劳多得。田勇的一个师姐,由于参与的项目比较多,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
同样是读研,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小静则没有这么幸运。学中文的她,选择了一个非常冷僻的研究方向,帮导师做项目,连补贴都没有。
田勇与小静的差距,只是中国大学教授收入悬殊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校园里,有人这样总结:“穷教授,学生请吃饭,过节凑份子送礼物;富教授,给学生红包,请学生吃饭。”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
富教授豪车代步 穷教授发愁买房
今年初,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光,在一次研讨会上称自己是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开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一时舆论哗然,网友戏称其为“宝马教授”。
事实上,在高校中,像尹晓光一样豪车代步的教授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所高校的家属区和院系办公地,在一所985高校里,仅宝马就有十余辆,奔驰、奥迪越野一类的豪华轿车也并不鲜见。
即便在同一所高校的同一院系,教授之间的贫富差异也显而易见。
就读于武汉一高校金融专业的小敏,在自己熟悉的两位教授那里看到了区别:两个教授一个教投资学,一个教政治经济学,每学期课时差不多,但却一个富一个穷。
“教投资学的教授跟我们讲,有人开出年薪百万聘他去当基金经理,他都不去,你可以想象他多么有钱啊。”小敏说,这位教授开着辆奥迪A6,家里有两三处房产。
相形之下,教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全无风光可言,甚至有些寒酸:住着学校的福利房,用着老款的手机,接送孩子上学的汽车长龙之间,他那辆28式自行车总是分外扎眼。
华中地区一所“985”高校的赵铭(化名)教授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一般教授每年的工资收入是8万~10万元,最近几年里新晋升的副教授,年工资收入最低可能只有5万元。2000年以后,高校教师住房也由以往的福利分房逐步走向市场化,高校教授也要面对巨大的购房压力。
不过,一年挣上几百万的富裕教授不在少数,他们在市里一般都有几处房产,有些人甚至还专门在北京购房。
赵教授所在的学院,有位博导有钱而且很大方,学院的老教授过生日每次都是他掏钱组织庆祝,令他满意的博士生甚至可以经常用他闲置的私家车。
在高校里生活,无论是学生或老师,都能感受到教授之间的贫富差距,但却很难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说明这种差距有多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的各种数据都不透明公开。
长期在校园生活,这位专门从事高教研究的学者对穷教授富教授现象有着直观感性的认知,但在一所部属院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依然让他震撼:所有教授的基本工资一样,基本工资之外的部分按照业绩点计算,一个业绩点每月发3000元(发1年),该校20%的教授拿不到任何业绩点,全校教授一年平均业绩点0.6,“最高的一位教授一年能拿到几十个业绩点,收入悬殊之大让人咋舌。”
研究生一入学,田勇就开始在实验室上班,跟着师兄师姐给导师做项目,“工资”一月一发,多劳多得。田勇的一个师姐,由于参与的项目比较多,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
同样是读研,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小静则没有这么幸运。学中文的她,选择了一个非常冷僻的研究方向,帮导师做项目,连补贴都没有。
田勇与小静的差距,只是中国大学教授收入悬殊背景下的一个缩影。校园里,有人这样总结:“穷教授,学生请吃饭,过节凑份子送礼物;富教授,给学生红包,请学生吃饭。”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全国多所大学采访发现,高校教授的生存状态正展现多元图景:富教授财源广进,除基本工资外,还有课题提成、社会兼职等等,每年收入达数百万元者大有人在;而穷教授除了学校发的工资,其他收入微乎其微,要承担养家、买房的巨大生活压力。
富教授豪车代步 穷教授发愁买房
今年初,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光,在一次研讨会上称自己是3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开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一时舆论哗然,网友戏称其为“宝马教授”。
事实上,在高校中,像尹晓光一样豪车代步的教授不在少数。
记者走访了北京几所高校的家属区和院系办公地,在一所985高校里,仅宝马就有十余辆,奔驰、奥迪越野一类的豪华轿车也并不鲜见。
即便在同一所高校的同一院系,教授之间的贫富差异也显而易见。
就读于武汉一高校金融专业的小敏,在自己熟悉的两位教授那里看到了区别:两个教授一个教投资学,一个教政治经济学,每学期课时差不多,但却一个富一个穷。
“教投资学的教授跟我们讲,有人开出年薪百万聘他去当基金经理,他都不去,你可以想象他多么有钱啊。”小敏说,这位教授开着辆奥迪A6,家里有两三处房产。
相形之下,教政治经济学的教授全无风光可言,甚至有些寒酸:住着学校的福利房,用着老款的手机,接送孩子上学的汽车长龙之间,他那辆28式自行车总是分外扎眼。
华中地区一所“985”高校的赵铭(化名)教授介绍,自己所在学校,一般教授每年的工资收入是8万~10万元,最近几年里新晋升的副教授,年工资收入最低可能只有5万元。2000年以后,高校教师住房也由以往的福利分房逐步走向市场化,高校教授也要面对巨大的购房压力。
不过,一年挣上几百万的富裕教授不在少数,他们在市里一般都有几处房产,有些人甚至还专门在北京购房。
赵教授所在的学院,有位博导有钱而且很大方,学院的老教授过生日每次都是他掏钱组织庆祝,令他满意的博士生甚至可以经常用他闲置的私家车。
在高校里生活,无论是学生或老师,都能感受到教授之间的贫富差距,但却很难用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说明这种差距有多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大学的各种数据都不透明公开。
长期在校园生活,这位专门从事高教研究的学者对穷教授富教授现象有着直观感性的认知,但在一所部属院校调研了解到的情况依然让他震撼:所有教授的基本工资一样,基本工资之外的部分按照业绩点计算,一个业绩点每月发3000元(发1年),该校20%的教授拿不到任何业绩点,全校教授一年平均业绩点0.6,“最高的一位教授一年能拿到几十个业绩点,收入悬殊之大让人咋舌。”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武汉大学陈朝吉/湖北工业大学胡培 ACS Nano:纤维素大分子调控双电层实现稳定长寿命钠金属电池 2025-09-23
- 清华大学杨万泰教授、陈明森博士 Angew:酸酐形式纤维素衍生物的合成、原位反应性分离与溶剂回收 2025-09-22
- 武汉纺织大学于志财、何华玲团队 AFMs:同轴湿法纺丝制备温度与氨气双模态精准预警传感纤维 - 给消防服装植入“数字神经末梢” 2025-09-22
- 东北林大李健教授团队/哈工大赵伟副教授 CEJ:用于健康监测的一体化设计、制备的柔性压阻式传感装置 2025-09-23
- 江南大学马松琪教授团队《Macromolecules》:动态交联的潜伏型促进剂及其可回收单组分环氧树脂 2025-09-22
- 天津大学潘莉教授团队 CEJ:多功能氟化环烯烃聚合物 - 高效合成、性能精准调控及其在光学与超疏水表面的前沿应用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