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关于药物控释双敏纳米载体的工作在《Angew Chem》上发表
2011-10-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作为一类非常重要的抗癌药物载体,聚合物纳米胶束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1)载药胶束在制备后几个小时内会“暴释(burst release)”药物,因此在储存及体内输送过程易造成药物大量“丢失”,影响疗效并产生毒副作用;(2)“暴释”阶段之后药物释放又极其缓慢,常常长达数周,在癌细胞内自由药物难以达到细胞杀死浓度并可能因此产生耐药性。更为严重的是,在聚合物胶束类药物载体中上述两个问题通常同时存在,因此,如何通过载体的结构设计同时克服上述两个问题?对于提高纳米载体的药物输送效率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关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科技部863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帅心涛课题组近5年来针对该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探索,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酸及还原双重响应特性的聚合物纳米胶束,通过高度捆绑的策略将胶束粒径控制在利于体内长循环的微小粒径(59 nm),对抗癌药DOX的负载量达到10.5%。该纳米载体具有对癌细胞溶酶体内还原剂GSH敏感的二硫键交联中间层、对溶酶体内酸环境敏感的载药内核、以及可增强粒子稳定性及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的PEG表层,该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少药物在载体储存及体内血液循环(中性pH、低GSH浓度)的输送过程中“丢失”,而当载体进入到酸性及富含还原剂GSH(约为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的癌细胞溶酶体之后即能快速解体,释放出所负载的药物,在体内外生物学实验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抗肿瘤效果。
上述工作最近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J. Dai, S. Lin, D. Cheng, S. Zou, X. Shuai*,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404-9408.),题为“Interlayer Crosslinked Micelle with Partially Hydrated Core Showing Reduction and pH Dual Sensitivity for Pinpointed Intracellular Drug Release”。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科技部863项目等的资助下,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帅心涛课题组近5年来针对该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经过反复的实验探索,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具有酸及还原双重响应特性的聚合物纳米胶束,通过高度捆绑的策略将胶束粒径控制在利于体内长循环的微小粒径(59 nm),对抗癌药DOX的负载量达到10.5%。该纳米载体具有对癌细胞溶酶体内还原剂GSH敏感的二硫键交联中间层、对溶酶体内酸环境敏感的载药内核、以及可增强粒子稳定性及延长体内循环时间的PEG表层,该结构设计可有效减少药物在载体储存及体内血液循环(中性pH、低GSH浓度)的输送过程中“丢失”,而当载体进入到酸性及富含还原剂GSH(约为血液中浓度的1000倍)的癌细胞溶酶体之后即能快速解体,释放出所负载的药物,在体内外生物学实验中均取得了理想的抗肿瘤效果。
上述工作最近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J. Dai, S. Lin, D. Cheng, S. Zou, X. Shuai*,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9404-9408.),题为“Interlayer Crosslinked Micelle with Partially Hydrated Core Showing Reduction and pH Dual Sensitivity for Pinpointed Intracellular Drug Release”。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东华大学沈明武/史向阳教授团队 AM:细胞膜仿生的聚合物纳米颗粒通过放大内质网应激和诱导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化疗增强肿瘤免疫治疗 2022-09-22
- 天津大学张育淼教授团队和合作者Small:双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胶束用于肿瘤治疗和近红外二区深部组织成像 2021-12-08
- 兰州大学卜伟锋教授课题组:基于铑(I)配合物的聚合物纳米胶束在活体内同时展现近红外磷光成像和抗癌活性 2020-02-06
- 过程工程所制备出纳米晶自组装体抗癌药物载体 2008-12-23
- 无线植入设备实现脑肿瘤精准治疗 - 中山大学徐炳哲团队突破胶质瘤治疗难题 2024-12-15
- 中山大学柯卓锋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聚乙烯镍催化剂的配体作用机制解析 2024-12-12
- 中山大学吴进等 AFM:基于定制裂纹设计的超灵敏透气水凝胶纤维应变传感器及无线手语识别应用 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