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下大力气”筹组学风监督委员会,以配合其他手段共同力阻学术腐败现象。
教育部昨日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治理学术腐败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始终坚决反对各种学术腐败行为,并且采取了许多措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副处长张庆国会后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目前教育部社政司、人事司及高教司正联合制定一些治理学术腐败的政策,而有关部门正就学术引用的认定标准等做专门研究。
王旭明说,目前教育部还没有专门的委员会来监管学术腐败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如果学术腐败触犯了法律,就要由法院来查处;如果触犯了行政法令,那么学校就可以处理。如果学校包庇学术腐败现象,就可以状告学校,“如果北大、清华出现学术腐败包庇情况,就要先告到北京市教委。”据介绍,2002年起先后出台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教育文件》等,都对学风建设提出了要求。
在3月中旬一次名为“如何用法律规范学术制度”的研讨会上,教育部法规司办公室主任张文曾透露,我国正在起草“考试法”,以进一步遏制学术腐败。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3月1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则表示,治理学术腐败要从机制、体制上进行改革。
学术腐败问题是近段时间来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赵沁平在前述新闻发布会上曾称,学术腐败现象古今中外都有,但“现在有一个加重的趋势”。在2月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王旭明通报了天津外国语学院沈履伟涉嫌抄袭、四川大学海归教授丘小庆涉嫌学术造假事件的进展。3月15日,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邓正来联合国内109名教授发出一封抵制学术腐败的公开信,呼吁从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员)不能剽窃抄袭,不能发生学术腐败;一旦发现学术腐败者,教育部和学校一定要对其进行处理。而就在昨天,媒体报道称,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因涉嫌学术造假而被校方撤销教授职务。对此,王旭明昨日对本报记者表示:“任用、解聘教授是高校的内部权限,高校可以在高等教育法范围内决定。”
在学术打假方面建树颇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学术评价体系不合理、社会风气和个人品行是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张文则在当时的研讨会上指出,学术腐败造成的后果非常严重,导致了我国整体学术水平降低。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