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浙技术转移与转化纪略(中)
2011-09-15  来源:科学时报
 
PLA 笔抒写“人间正道是沧桑”
 
2009年6月上旬,长春应化所举行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各位代表都拿到了一款蓝白相间、上面印有“植物资源聚乳酸(PLA)”的签字笔,这款签字笔不仅用起来方便,职工代表心里更是舒坦和自豪——这是他们研发的原料制作的笔。
 
“我们当时做的是碳素笔,也就是签字笔,是浙江贝发集团利用海正提供的原料做的。”陈学思对记者说。贝发是我国一家专业做文具的集团公司,其用聚乳酸做出来的文具等绿色产品,已经大批量销售到了欧洲等发达国家。
 
据陈学思等专家介绍,随着聚乳酸系列产品的问世,研制生产以聚乳酸为原料的“植物资源环保笔”,正在我国悄然兴起一股科技浪潮。截止到目前,通过应化所的技术转移和转化,我国使用聚乳酸材料生产各种笔的厂家,已达100多家,累计生产出的聚乳酸笔达5亿多支。
 
应用国产化聚乳酸开发出的“植物环保笔”,不仅解决了传统塑料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以其领先的环保理念和适宜的价格,赢得了广大客户的青睐。此外,用国产聚乳酸原料做出的包装、壳体、医疗材料器皿和餐具等系列产品,也都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其废弃之后可重新归于自然。
 
陈学思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出站,1999年6月即回国到应化所工作,主要从事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研究;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他主持的“聚乳酸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项目,2007年分获世界华商创新奖和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周光远说:“陈学思是一位敬业、有大局观念,绝少计较个人得失、能够组织一批队伍干大事的科研带头人,正是因为有了陈学思的带领,今天我们的聚乳酸研究及其产业才能做得如此风生水起。”
 
“在浙江台州实现聚乳酸的产业化,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得益于我们和海正的合作模式。国立科研院所与地方企业合作,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寻觅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和海正的合作关系很紧密,完全是相得益彰。”陈学思对记者介绍,“我现在既是应化所研究员,又兼职海正的总工程师,我们从课题组里派出7个人,长期蹲守在海正那里,下到生产车间第一线工作。有的人则在海正兼职,长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后援。同时,我们也形成了股权等利益纽带,应化所为海正的聚乳酸产品研发,不仅已经投资2000万元,技术也在海正占有一定股份,我们共同拥有专利成果。”
 
陈学思的父亲陈文启是应化所的一位老研究员,早年从事尼龙-11的研发,立下了可歌可泣的功勋。陈文启前些年退休后得到返聘,现在老当益壮,加入到聚乳酸的研发之中,帮助陈学思的团队解决聚乳酸的耐温等问题,也突破了一些技术的瓶颈。
 
剖析陈学思父子俩的科研生涯,比较父子俩走过的成果转移转化道路,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许也正可以用PLA 笔纵情抒写。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