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江浙技术转移与转化纪略(中)
2011-09-15  来源:科学时报
 
五云“远接群峰近拂堤”
 
与马贤锋的讲述不谋而合,4月16日,安立佳代表长春应化所的领导班子,向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汇报本所的“创新2020总体思路”,其中的一张PPT介绍,是关于如何建立“以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和评价体系。PPT画面显示:战略核心是参天大树,领域发展是一片森林,学科建设是绿地嫩苗。
 
白春礼视察长春应化所时,曾到生态环境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听取介绍聚乳酸树脂和二氧化碳基聚合物项目的研发、产业化情况等。对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领域所取得的重要产业化创新成果,白春礼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详细询问了目前与企业的合作进展、所占股份比例、国际竞争优势、产品成本、销量等情况。
 
“像我们这样体量的研究所,中科院每年投入的固定科研经费一般为2500万元左右,但目前我们为了领域发展的‘一片森林’和学科建设的‘绿地嫩苗’,在‘烯烃双烯烃高分子材料’这个项目上,仅上一个五年计划,就已投入了1000多万元研发经费。”周光远对记者介绍:希望通过“十二五”和“创新2020”的努力,应化所能够长成几棵参天大树,不然就会像以往那样,技术转移和转化拿出一个稍微像样的项目,就会受到江浙一带企业的“围剿”,这样“割青苗”的结果不仅对企业无益,也必然会逐渐导致中科院的学科优势退化。
 
安立佳对记者进一步阐述:只有将树木培育起来,而且树冠遮天蔽日,那么,一旦提起某个学科方向,人们都能想到中科院的这一片大树,都能想到这棵大树的浓荫;我们如果不花费心血培养大树,树木本身可能也会慢慢退化,人们看到的中科院就可能仅仅是一片矮小的灌木丛,想砍掉也就被砍掉了。
 
搞科研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的做法,显然是饮鸩止渴,不利于中科院及其研究所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毛泽东当年来杭州,曾作《七绝》一首,曰:“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目前,杭州分所的钨铝合金、超细白炭黑的研究与开发、荧光粉、纸业废水处理等5个项目,发展势头喜人,恰如五朵祥云飞起。
 
“远接群峰近拂堤”,那“远接”和借助的,是应化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群峰”;那“近拂”和受益的,显然是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最新动态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