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访谈: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
2011-09-05  来源:环球科学
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不久前发布了2010年度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国科技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已经攀升到9.417,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影响力最大的科技期刊之一。
 
这一成就的背后,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细胞研究》与世界科技期刊出版巨头——自然杂志出版集团(NPG)从2005年开始起步的合作。对于双方而言,这都是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合作:NPG找到了一个优秀的、极具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细胞研究》则从此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影响因子从起初的2.102跃升至如今的9.417。
 
作为科技期刊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总裁戴维·施温班克斯、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副总裁安托万·博奎特以及《细胞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党生近日接受业内媒体采访时,探讨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道路。以下是访谈节选。
 
安托万·博奎特(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副总裁):
 
对中国科技期刊来讲,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升级,而不是如何做“大”。不要试图成为一本内容很泛的“大”期刊,而要力图成为小而精的期刊,在细分领域形成很强的影响力。对科技期刊来说,影响因子达到3分,是一个分水岭,超过这个数字就能吸引更优秀的研究论文。《细胞研究》的策略就是在全球吸引一些重要科学家来发表高质量的文章,让影响因子迅速提升。
 
在编辑理念方面,一本期刊要成为优秀期刊,编辑的眼光非常重要。在西方,科技期刊编辑选择文章时最看重的是文章质量,它有哪些创新的地方。而在中国,可能最看重的是作者个人,比如一些学术泰斗。中国的编辑在拒绝著名科学家的质量不够的文章时,我觉得有时还显得不够勇敢。现在,《细胞研究》在这方面已经在转变,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筛选标准,影响因子也在快速提高。其他中国科技期刊的编辑在选择文章时,应该更自信一些。
 
戴维·施温班克斯(自然出版集团亚太区总裁):
 
就像博奎特所说的,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应该有勇气拒绝权威,只看论文水平。《自然》旗下的期刊都致力于刊发最优秀的研究成果,不管作出成果的科学家来自哪里,他们姓谁名谁。我们从不害怕得罪权威,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的论文算不上出类拔萃,不足以刊登在《自然》及下属刊物上的话,我们就会拒绝他们的稿子。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学者介绍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