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是非与事实
2011-07-19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大学 现状 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到底如何?目前,社会舆论对我国大学现状的评价,感觉上是肯定的很少,批评的很多。这导致了很多人有意识地或下意识地认为我国的大学今不如昔。这是一个大是大非问题,直接关系到今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本文尝试着用一些具体事实和数据,作一些初步分析。
 
为什么说是大是大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下降,问题很多,进步很少,问题大于成绩,那就意味着现存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有严重问题,那就需要进行大手术,进行彻底的否定和革命。否则,如果实际情况是成绩为主,进步很大,有问题但不是主流,是瑕不掩瑜,那么,我们就要坚定地坚持现在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并有针对性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和深化改革。
 
教育是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基石,也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而大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龙头和重心,因为,对于绝大部分父母和学生来说,大学以前的教育,就是一个基础,是为上大学作的准备。所有与基础教育有关的重大问题——包括公平问题和质量问题,本质上都与高考有关。所以,大学就成了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和永恒的话题。
 
无论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还是从公民权利出发,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关注、监督和批评,都是正当的和正常的。大学也应该欢迎这样的监督。对此,不应该有疑问。然而,由于媒体通常对负面新闻更为关注一些,同时媒体报道具有放大效应,因此,一些个案性事件,往往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一些片面性评价,会引起大众的错觉和误解,也会导致高层决策者的错觉和误解。对于大众来说,这就会引起对现行制度的强烈不满;对于领导来说,就会导致对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产生误判,就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而最终是不利于大学的发展。
 
评价大学,是件很复杂的事。主观印象,不能算数,而应该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这些事实和数据,应当是总体的、平均的。因为如果用个案说话,那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案例,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大国中。
 
通过以下对一些重要数据和事实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以下分别从人才培养、科技成果与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分析。
 
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涉及到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质量问题无疑是核心,但离开了数量,质量就无从谈起。
 
在培养学生数量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数量在1980年只有28万人,以后逐步扩大到1998年的108万人。1999年开始,连续七年大幅度扩招,每年的增加率都是两位数,其中1999年为47%。2005年以后继续扩招,但是增加的速度下降。2010年增加到657万人,其中本科339万人,专科与高职318万人。2010年的招生数量,是1980年的23.5倍,是1998年的6.1倍。在研究生招生方面,发展的趋势大体类似。198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只有3616人,1998年增加到7.25万人。201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53.4万人,其中博士生6.2万人,硕士生47.2万人。2010年的研究生招生数量,是1980年的148倍,是1998年的7.4倍。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10年的26.5%。
[1]  [2]  [3]  [4]  [下一页]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