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应化所制出可作红血球代用品的键合血红蛋白纳米颗粒
2011-07-12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人造血液的系列研究中又取得新进展。7月11日从黄宇彬研究员课题组和景遐斌研究员课题组获悉,他们将自组装技术与高分子键合药的思想相结合,制备了一种可作为红血球代用品的键合血红蛋白的纳米颗粒,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
血液在维持生命正常运转中扮演着不可或却的重要角色。现实临床输血过程中,人源血液存在着诸多弊端如:交叉验血配型,耗时耗财;储存时间短,3-6周;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出现等。另外,老龄化人口的巨增进一步拉大了血液供需之间的缺口。因此,诸多问题的出现是血液替代品研究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从血液替代品概念的提出至今,研究者们开发出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血液替代品,由以血红蛋白基的人造氧气载体的研究居多。然而,这类血液替代品的纳米颗粒普遍存在着粒径小,体内循环时间短,且很容易进入血管内皮间隙与血管松弛影响因子NO结合导致血管收缩,高血压,降低微循环水平下的血流和组织氧化等副作用。
黄宇彬研究员和景遐斌研究员提出的这种方法是以生物可降解的两亲性嵌段高分子为载体,通过化学键合的方式将血红蛋白分子与两亲性高分子的自组装体相结合。获得的血红蛋白纳米颗粒可以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比例得到所想要的粒径,避免由于粒径小带来的各种缺陷;同时,化学键的连接也大大提高了血红蛋白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
该研究为当代血液替代品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血液替代品的临床应用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广西大学林宝凤教授团队:基于废弃蚕茧编织的凝胶“一网扫净”难处理的超细纳米颗粒和有害污染物 2025-03-24
- 上海交大窦红静团队/长征医院曲乐丰、职康康团队 AFM:让材料“get”血小板的止血技能,甚至比它更牛! 2025-02-09
- 西湖大学程建军教授团队 ACS Nano:阐释脂质纳米颗粒(LNP)的PEGylation修饰在肝脏mRNA递送中的构效关系 2025-02-05
- 长春应化所陈学思院士、庞烜研究员/吉大白福全教授 JACS:氢键功能化咪唑类催化剂实现环氧化物和环状酸酐开环共聚合成高分子量聚酯 2025-03-31
-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韩艳春团队 AFM:弹性体基体中构建连续共轭聚合物网络 - 实现高拉伸性与高电学性能兼得 2025-03-25
- 长春应化所张强研究员团队《Chem. Soc. Rev.》封面:基于植入式凝胶神经电极的脑机接口技术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