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学者呼吁:让学术会议回归本来面貌
2011-05-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相形之下,国外学术会议开幕式无疑简单得多。
陈博士介绍,国外一些会议偶尔也邀请科技部门的领导,但主要是在学术会议正式开始前做特邀的科技政策讲座,“在会场里,没有属于他们的主席台,他们一样坐在台下听报告,只有在演讲时才能登上前方演讲席。”
在科学网转载本版稿件《学术会议泛滥成鸡肋》一文的留言区,有网友说起2010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召开国际“多相流会议(3年一次)”的见闻:大会开幕式首先是大会承办单位简短介绍会议筹备情况,然后大会组织负责人致辞答谢来宾,而后进行大会主旨发言。其间,所有参会者(包括教授、院士)均在下面就坐。
让这位网友感动的是,与国内学术会议变成了大小名人炫耀的场所、被一群后生簇拥截然不同,“在后几天分组发言,大牛教授们遵守发言规矩,都在与年轻学者交流,没有座位就站在后面听讲或提问题,午餐那些名教授也与普通人一样到外面小馆自行排队买饭。”
“如何开会,也有一个学习的过程。”闵应骅认为,国外对于会务的安排同样值得借鉴。
闵应骅介绍,按照国际惯例,除了特邀报告人,学术会议一般都是参加者自己承担一切费用,比如报名费、来回路费等;会务接待会给出一些附近酒店的住宿用餐信息供参考,但不管吃饭、住宿、交通,组织者只是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闵应骅介绍,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国外学术会议费用的盈亏在于主办单位,它会负责筹钱和审批,而承办单位没有了与经济有关的压力和诱惑,“注意力自然而然就会聚焦到提升学术水准上来”。
“到了该下猛药治沉疴的时候了”
今年1月31日,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的一纸通知让多年来呼吁整顿会风的学者们眼前一亮。
这份《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直指学术会议的怪现状:不少国际会议次数多、时间长、规模大;有的过于追求形式,讲究排场,造成大量浪费;有的主题及所涉国家和地区交叉,邀请外国政要重复,内容宽泛,缺乏实际效果。
在这份《通知》中,不仅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精简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甚至对于一些具体操作做出了细致规范,其间的细节包括,“会议用餐以自助餐为主,可安排一次冷餐宴请,不再另外安排迎送宴请”。
有专家就此解读,在我国开展学术会议交流只有几十年,但会议泛滥已经成了学术虚假繁荣的毒瘤,“而今已经到了该下猛药治沉疴的时候。”
“学术会议泛滥背后是监督的缺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此开出药方:首先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强化审计,比如一些官员参加学术活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和限制,特别是对于会议期间的旅游开支公费报销项目;其次,加强对办会单位的项目财务监督,对于会务收支,具体各项的明细,应该透明化,避免经费黑洞。
在熊丙奇看来,对于学术会议进行行政审批监管固然有其积极效应,但这一举措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本问题还是要强化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评价机制中的主体地位。譬如在国外,对于成果的认定最权威的就是同行评议,当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事意义不大自然就会冷下来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国化学会2024年软物质理论计算与模拟学术会议将于2024年11月8-11日在广州举办(第一轮通知) 2024-03-20
- 第八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将于2021年5月28-30日在天津召开(第一轮通知) 2021-01-26
- 第15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第三轮) 2020-10-14
- 陕科大郭宏伟团队:小玻璃珠子里的大智慧 2023-05-12
- 科技部:将改革院士制度,推动院士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导向 2020-10-22
- 扩招致文凭贬值 研究生教育需回归理智 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