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学教材:如何打造人才培养“范本”
2011-05-17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教材要编好,课更要教好
 
“教材,特别是一些基础课的教材,是引导学生从未知状态进入已知状态的一条便捷途径。”张斌贤说,一本好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某一领域发展的起点高低。
 
对于学习某一门课的学生而言,有一本好的教材,确实是一件幸事。张斌贤说:“在我了解的非教育类教材中,朱迪斯·贝内特(Judith M. Bennett)和沃伦·霍莱斯特(C. Warren Hollister)合编的《欧洲中世纪简史》就是这样的好教材。我初次阅读这本教材时,就暗自为使用这种教材的学生感到庆幸。”
 
张斌贤指出,编写一本好教材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难得多:既要考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要考虑整个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既要有利于学生学,又要有利于教师教。“这些说起来都很容易,但我现在也不敢说我们编的教材已经达到了这样的要求。”
 
张斌贤认为,教材编得好不好,主要取决于编者对知识、学生和教学的理解。他相信,有了到位的理解,并采用适合学生认知模式的表现方式,是可以编出好教材的。
 
杨德广认为,教材是为学生提供教学内容的基础,就像电影、电视剧的剧本。教材是教学过程最基本的技术保证,而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如何把教材内容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称得上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艺术。教师是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领,就像电影、电视剧的导演。教师本身必须有很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修养,“导演”不能完全按照 “剧本”,还要自己加工、自己创作。所以大学最根本的还是大师。
 
许菲也表示,对学生自我的修养来讲,更重要的是教师而非教材。“关键是教师。不同的教师用同样的教材,教学效果会相差很多。教师很差的话,再好的教材也讲不到位。教材有点像提纲,这些课必须学习到这些要点,如果说教师不重要,一人发一本教材去看就好了。”
 
“现在什么问题都想通过统一的硬性规定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在教材问题上,学术自由以及教师的主动性、个性化都是重要的。”别敦荣认为,关键是应该呼吁教师们在教材的问题上,包括编写教材和使用教材,都要特别严谨。编写教材要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为了职称而编,更不能为了推销给学生赚钱而编。使用教材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需要,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别敦荣指出,有的教材水平不高,但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也会很高。他说:“教材是‘死’的,真正的教学水平取决于‘活’的人。”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