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众多学者认为:中国科技期刊需要改革重组
2011-04-15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苦练内功值得一搏
 
很多人都了解,中国科技期刊不仅是缺乏好论文,而且正在被外国出版集团逐步“吞噬”。
 
“科技期刊不仅仅是科学论文发表的阵地,而且是一个产业。”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高福说。
 
杜平武在作了相关研究后表示,中国的很多科技期刊都变成外国出版社的产品了。他发现,许多中国刊物“就像大名鼎鼎的中华牙膏一样,听起来是几十年的中国品牌,殊不知早就是联合利华的产品了”。
 
他以自己所在的化学领域为例,《中国化学》属于Wiley出版公司;《物理化学学报》、《分析化学》和《催化学报》属于Elsevier出版公司;而《武汉大学学报》居然变成了Springer 公司的产品。
 
杜平武认为,对于科学而言,科学期刊就像报纸、网络等媒体,具有科学的话语权。中国的科研现状,有可能会慢慢让中国在科学上失去本来就没有多少的话语权。
 
对此,杜平武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中国科技期刊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尤其是期刊的网络建设必须跟上。
 
“研究者每每想找文献,国内期刊的网站首页常常是与科学不相关的内容。很多期刊都没有在线的pdf、txt或html文件,5年之内的都没有,更别说10年前或20年前的文章了。而日本的Chemistry letters 从1972年到现在的文献全部在线可查。中国科技期刊的文章全部都交给数据库,自己的网站反而几乎没有在线文献可查。”杜平武直言,“这无异于自杀。”
 
他希望,中国科技期刊不要设置版面费。因为版面费可能滋生腐败,导致好文章外流。同时,科技期刊还要学会推销自己。
 
陈金晖表示,研究人员有按自己意愿选择文章发表在哪里的权利,不能简单地用行政命令来限制;要通过改革中国期刊现状,练好内功,吸引来自全球的高水平文章。
 
他表示,可按专业对中国科技期刊进行重组和改革,改变“各立山头”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期刊的专业审稿和发表速度、期刊的文章承载量和发行水平。为了提高中国期刊的世界影响力,可以考虑将所有期刊电子版在网上公开,并在10年内提供免费下载和引用。中国期刊界并可利用这10年时间形成类似于Nature、Science、ACS、Wiley等规模的期刊出版集团。
 
高福认为,目前正值中国出版系统改革之时,在科技期刊出版方面,可适当引入私人资本。“国际上著名的出版集团,大多由私人开办,只要把好政策关,一般不会出问题。尽管中国科技期刊现状令人担忧,但中国并不缺乏有能力办好自己刊物的人。在当前形势下,只要在开放的环境下让国人一展身手,中国的科技出版业一定会走出自己的路。”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