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届“中国创造”院士论坛在京举行
2011-03-18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然而为中国贡献了1/3的GDP总量、90%出口总额的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却依然笼罩着低端、廉价、劣质的阴霾,与我国迅速崛起的经济实力和国家形象极不相符。
 
3月14日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提高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因此,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塑造和提升“国家产业形象”,成为国家相关部门、业界专家及中国产业形象的具体承载者——中国企业未来五年需要着重思考的新议题。
 
3月17日,由本报和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等共同发起的“中国创造”院士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核心科技与国家产业形象”。与会院士、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需要通过掌握核心科技不断提升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以此打造中国的国家产业形象,为中国产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整体品牌支撑。
 
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和金蝶软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论坛上共同提出了提升国家产业形象的倡议,内容包括掌握核心科技、主导国际标准、绿色环保低碳、加强自主创新等10项标准。
 
尴尬的产业形象
 
随着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代广场以每天300次的频率播放,中国国家形象第一次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然而与之相比,中国的国家产业形象显得有些尴尬。
 
据统计,我国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的这一数值为2%~5%。目前中国家电在全球市场占的份额已经达到49.1%,但自有品牌仅占2.89%,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制造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欠缺。
 
环顾全球,美国的崇尚创新、日本的精益求精、德国的完美主义,这些形象已成为其国家产业形象的诠释。而中国的产业形象,则一直是“Made in China”标签之下“世界工厂”的形象。
 
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指出,掌握核心科技的企业将有力推动国家产业形象的提升;而国家产业形象提升,也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总体竞争力。
 
目前,中国已跃升为第二大制造国。更有分析机构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制造业产值有望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制造国。
 
但随着国家间科技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经济发展中环境和能源资源的制约,中国制造缺少核心技术、资源能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大等矛盾愈加突出,亟待破解之道。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之所以形成上述尴尬现状,是由于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整个创新体系更多由政府主导,因此在专利、技术和生产环节形成了脱节,很多产品的研发专利依然停留在一级机构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而缺乏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对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产生了影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