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推进仪器的基础研究。“我们的任务不是做仪器,而是为科学家们提供其实现某个目标所需要的工具。6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工具,我们国家的科研发展到现阶段,也需要有自己的工具,才有机会实现突破。”陈宜瑜说。据悉,科学基金今年将有10亿元用于这项工作。
与此同时,同一个课题申请从不同渠道申请名目繁多的项目,科研人员疲于奔命应付各种验收的状况“十二五”期间或将有所改变。陈宜瑜透露,今年,科学基金的面上项目执行期从3年延长到4年,重点项目从4年延长到5年,单项平均强度分别由2010年的34.7万元和221万元提高到60万元和300万元,“随着经费的增加,科学基金将适当延长项目的资助周期,提高资助强度,我们将努力缓解科学家“多头申请”的压力,保障他们安心、专心、潜心科研。”
在培养青年人才方面,科学基金今年也将适度提高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规模,使青年科学基金平均强度达到25万元,进一步提高资助率,并加强战略规划,努力培育创新团队。
建设有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任重道远
“从影响力、工作范围、承担的任务、运行机制上看,我国科学基金与国外确实有一定差别。”陈宜瑜说。例如,许多国家的科学基金是以人员经费支持为主,研究经费由研究单位自己筹措,更多关注的是支撑条件和平台,实际上是以人才和平台为主体。又比如美国,科研活动的支持是多元化的,卫生、航天、农业都有自己的资助系统,美国科学基金会(NSF)每年只有六七十亿美元的经费,但承担着统筹平衡整个国家科学研究发展的重要使命。
我国科学基金侧重于项目支持,而且要保证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事实上承担着支撑中国基础研究队伍整体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者的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美国NSF项目主任几年一换,项目主任做了基金工作之后,还可以回去继续做教授,就业非常容易,而且拥有基金工作经历,很受科研机构的欢迎,而此举显然不太符合我国国情。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基金制,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需要研究科学本身的规律,再结合我国国情。”在陈宜瑜看来,这一目标的实现,与科学基金整体运作模式、运行机制息息相关,涉及到事业单位改革、人事管理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
“我们希望即将完成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能从历史的角度全面总结科学基金的突出作用和成功经验,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其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科学基金制,提高管理水平和资助效益。”他最后说。
- 刘延东:科学基金制是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成功探索 2010-12-17
- 陈宜瑜:以“双力驱动”引领基础研究发展 2012-06-14
- 专访陈宜瑜:如何管好用好科学基金 2012-03-19
- 访陈宜瑜:以“工具”突破引领原始创新 201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