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磁波的使用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带来技术革新和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害和危险。电磁污染威胁健康;国防领域,在雷达探测重压之下战场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面临重大挑战,如何高效吸收电磁波成为摆在科技人员面前的难题。而在自然界,经过上亿年的自然选择,动植物中早已涌现除了许许多多的电磁波收集专家,它们独特结构带来的超凡吸波能力,为人工设计新型吸波材料提供了宝贵的蓝本。
近日,中北大学王智教授、尹丽仙讲师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田小永教授团队,受螺旋藻特殊微结构启发,提出了一种三维螺旋形态的介电超材料结构,此结构具有区别于以往电磁吸波超材料的独特电磁响应机制。该研究取得了以下方面的突破。
1)超宽带吸收:在2-40GHz频段内,实现了 33.7 GHz (3.5–5.1 GHz,7.9–40 GHz, RL<-10 dB);
2)多损耗机制协同:材料损耗(极化损耗、导电损耗)与结构损耗(感应电流、电谐振、磁谐振、驻波效应)协同,实现了电磁波高效吸收;
3)利用材料共混改性与3D打印一体化成形工艺,突破了螺旋形微波吸收结构加工局限性,为高性能隐身材料结构制造提供了有效策略。
图1 仿生设计理念示意图
图2 螺旋超材料的几何结构
图3 螺旋超材料结构参数与吸波性能
图4 多机制协同吸波原理
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 Bioinspired Helical Metamaterial for Broadb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发表在知名期刊Composite Part B-Engineering上。尹丽仙为论文第一作者,王智与尹丽仙为共同通讯作者。
以上成果受到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103021223206)和中国航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400110U0001)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5.112685
- 暨大刘明贤教授团队 Bioact. Mater.: 纳米粘土增强的3D打印壳聚糖水凝胶用于止血与感染伤口修复 2025-08-28
- 四川大学宋飞教授/西南石油大学李东博士 Small:基于纤维素半互穿液晶网络的3D打印温度响应光子墨水 2025-08-18
- 康涅狄格大学Luyi Sun教授团队 Matter: 3D打印与自组织协同构筑多尺度节能褶皱表面 2025-08-06
- 东南大学缪昌文教授、佘伟教授团队 Sci. Adv.:水泥光热超材料给地球降温 2025-08-24
- 宾夕法尼亚大学杨澍团队 AFM:表面张力驱动聚合物皂膜实现超轻量与高能量吸收的壳型超材料 2025-08-23
- 格罗宁根大学/特文特大学 CRPS:开创超材料新思路 - 3D磁性软超材料力学性能的可控重构 2025-07-01
- 华工凌子夜、方晓明等Mater. Horiz.封面文章:腌制黄瓜启发的离子渗透策略-打造兼具超高强度与高储热性的刺激响应相变凝胶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