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香港科大教授丁学良:“通识教育”已经落伍
2011-03-04  来源:文汇报
 
全面教育课程注重能力培养
 
文汇报:您曾多次呼吁内地大学改变现在对通识教育的不准确理解,现在在南方科技大学,您将如何设计全面教育的课程体系?
 
丁学良:在和南方科技大学沟通时,朱清时教授表达了愿意实验全面教育的意愿。学生3月20日回到学校后,我还会去给学生讲为什么要实行全面教育,全面教育和传统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可以期待什么。
 
哈佛的全面教育共分8个方面,包括美学与诠释、文化和信仰、经验的推理、伦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各社会、世界中的美国等。
 
我根据南方科技大学和中国的社会特点,为南方科技大学设计了全面教育体系,其中包含与社会经济相关的、与政治相关的、与国际事务相关的、与技术和能力相关的等等。比如,有一门课叫“移民”,包括国内移民、国内外移民,这门课中,社会、国际、环境生态、经济、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都包含在内。现在中国许多大型城市都是移民城市,学生在上这门课时,还必须尝试实地解决具体问题,进而锻炼自己融入当地文化的能力。
 
学生通过全面教育课程,要获得的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因此课程设计都要尽可能把核心的、相关的内容包含在内。上课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拓展开放性思维。
 
全面教育课程还会和工学平台、理学平台打通,所有的老师每个学期至少碰头一次,看自己的课有没有可能融合起来。我们计划在未来3到5年内,形成全面教育的不同构建。
 
文汇报:现在内地大学实行的都是通识教育,这是否是因为这些大学对全面教育有误解所造成的?
 
丁学良:这不能完全说是国内大学的误解。即便在美国,在过去两年中,对于全面教育也有不同的看法。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也认为实行全面教育带来了很大挑战。全面教育从2007年提出并试行后,去年在本科生院全面推广。今年1月,哈佛给校友们发布了推广全面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反应非常正面。
 
本科生们反映,全面教育改变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感受,也改变了他们对于公民的看法。而教授的反映更有趣。教授们说,以前没有设计全面教育课程时,觉得自己在某个研究领域中已经“功成名就”,给学生上课,效果也很不错,于是更多的时间用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上;但是全面教育课程却迫使他们必须跳出固有的研究领域,这个时候再来看自己的研究和教育,感受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哈佛教授们自己对于知识也开始重新认识,他们也处于一个探索和接近真知的过程中。
 
让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互联
 
文汇报:南科大的全面教育成功后,会不会向其他大学推广?
 
丁学良:希望在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的全面教育试验,能够获得一些成功。我也会思考,试验成功后,在其他学校如何推广,教师该做些什么准备。在我看来,过去10多年,中国高等教育走的路越来越窄。我们要培养的也许不仅仅是人才,而应该是全面的人。国家提出要建设自主创新的国家,我的看法是,首先要自主,即便是在教育领域。按照现在的教育模式,什么都是被动的,给什么就接受什么,怎么可能培养出自主创新的人才?我们要培养的是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全面的人,并且这些独立思考和独立探索能够像互联网一样串联起来,这样才有可能创新。
 
哈佛也是如此。哈佛认为他们培养的人不能以后只考虑他是一个科学家,或者是政治家或者是教授,首先培养的是丈夫、妻子、父亲、母亲,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所以我为南科大起草的全面教育方案的第一句话是:为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他当然必须有知识,但是有知识还不够,还要能够把自己的所学互联起来。
[上一页]  [1]  [2]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