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研究生一月难见导师一面 四成未受直接指导
2007-06-26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
时下,研究生不断扩招,在此背景下,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及素质为世人所关注。6月24日,成都某高校一份《我的真实研究生生活之我心目中的导师》调查报告出炉,结果颇令人深思,其中,有近三成研究生表示:“一个月也不一定能见上导师一面”。
调查:四成学生不直接受导师指导
这次调查由该校研究生会组织进行,据调查结果显示,有20%的研究生导师平均每年招收3名以下研究生;而38%的导师招收4名-6名研究生;23%的导师招收7名-9名研究生;每年招收10名以上研究生的导师竟也达到19%。在导师每年招收的这些学生中,40%并不直接受导师指导,而是由导师所在团队的其他青年教师及高年级学生指导。
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研究生们最期望导师在科研能力、项目能力和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指导。接受调查的研究生中,31%表示自己和导师之间是传统的师生关系;12%认为是领导与下属的关系;44%的研究生觉得和导师是良师益友关系;有7%的研究生则感觉和导师是雇佣关系,自己只是导师的雇佣人员。研究生们在学习、生活和心理上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导师的只有9%,决大多数(78% )首先想到的还是家人和朋友,还有一些会想到具体指导老师或者辅导员。
意外:研究生与导师见面频率不高
据负责调查的一位姓马的同学介绍,这次总共收回了1600多份有效问卷。研一同学几乎占了一半,考虑到研一的学生刚入学,对设计的很多问题在回答时可能不能真实反映问题。比如在设计的问题中———你的具体指导老师是谁?你与导师见面交流的频率有多高?研一的同学可能很多都是高年级的学长在带,和导师交流的机会少。因此,在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时,把研一的问卷全部拿掉,最后只以738名研二以上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问卷为准。
不过,即使这样,有些调查结果也令人颇感意外。马同学说,最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关于与导师见面交流频率的调查。21%的研究生表示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见面,随时能交流;每周定期见面交流的有29%;平均两周见一两次的有23%;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居然有27%的研究生表示一个月也不一定能见上一面。
调查结果反映,55%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或身边的同学与导师见面的频率不高,是因为“导师太忙,心有余而力不足”;18%的研究生认为是因为“自己比较内向,不善于沟通交流”;有18%的研究生表示“没有什么特别需要交流的”,9%的是因为其他原因。
导师:确实有不少研究生是混文凭
对于这份调查报告,该校一位姓章的导师说,自己目前带了4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生是有点多,但没有办法,这是扩招后老师和学生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另一位姓马的导师认为,现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在沟通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指导学生方面应该给予学生一些压力,而这样一种压力又会产生隔阂。两位老师都有一种的感受,和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明显。“现在独生子女这一代逐渐成为了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很多学生把独生子女的生活习惯带进了研究生的学习中。”这也是目前研究生教育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现在研究生中有些混文凭的学生,只想拿个硕士文凭找份好工作。”针对“见面频率”问题,章老师认为,导师如果不忙,那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上要主动,只要学生主动,几乎不可能出现一个月也见不着导师一面的情况,除非导师出差。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晓靖)
相关新闻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