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北大招生改革引发争论 公平第一还是效率优先
2010-11-1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关键词:北大 招生改革
11月8日,北京大学在其网站上公布了11位教授就本科招生致周其凤校长的一封信,其中建议学校进一步加大本科招生改革力度,摆脱“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
 
毫无疑问,从恢复至今已33年的高考招生制度已到了不得不改的境地。而对中国无数家庭来说,高考招生制度的每一处变化,都会牵动他们的神经——尤其是当某种改变可能威胁到教育公平的时候。
 
“如果中国人已到了能够公开忍受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来追求效率的时候,便可以减少对考试分数的依赖。否则,公平还是高考改革的首要考虑因素。”11月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北京论坛”上,教育学者刘海峰如是说。他要阐述的是高考改革中的一对复杂的矛盾,即公平与效率孰轻孰重的问题。他用“鱼和熊掌”来比喻这两者的关系,如果两者能兼得则是皆大欢喜的好事。
 
身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深知现行高考制度的局限和应试教育的弊端,希望对它进行逐步改革,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求得平衡。将自己归入高考改革“公平派”的他在论坛上的发言看似矛盾,却态度分明:“每当我看到一些中学生被片面应试课业负担压得没有欢乐的时候,就觉得高考制度非改革不可;每当我看到许多关于权贵子女为加分之类弄虚作假的报道的时候,就觉得高考制度非坚持不可。”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则可被划入高考改革“效率派”。他曾撰文指出,我们进行高考改革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公平,而是为了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为了保证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是为了追求教育的效率。
 
近年来,要求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推行高考多元录取的呼声高涨,并已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方向。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但刘海峰提醒说,实行“多元录取”,降低分数在录取中的比重,也许有利于改变“分数至上”的状况,但要注意保证录取的公平和公正,避免金钱和权力对招生录取的干扰,防止“多元录取”变成“多(银)元录取”、“多权录取”,防止孩子的才学考试竞争蜕变为家长的关系能量竞争。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