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朱新才:有特色,才能奔“一流”
2010-11-0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新的发展规划。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重庆理工大学在新制定的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又提出了“着力实现办学定位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变”新的发展战略。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如何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避免陷入“大而全”的同质化倾向?光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朱新才教授。
 
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科特色
 
记者:过去20多年中,我们学校几次更名。每次更名都是“确有必要”吗?
 
朱新才:每次都是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战略转变,都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986年我们更名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后,确立了以经济管理为优势学科的学科体系。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兵工企业“军转民”成功,汽车、摩托车成为重庆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我们于1989年更名为重庆工学院后,又及时强化了自己工学的特色,突出自己在汽车研发方面的优势,成立了重庆汽车学院。这两次发展战略的调整,大大增强了学校学科体系与重庆产业结构的关联度,强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服务地方的实效性。2009年再次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后,我们正努力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的转变。
 
记者:这几次转变的主导思想是什么?效果如何?
 
朱新才:重庆理工大学原来是一所兵工院校,与我国的兵工行业血脉相连。而汽车、摩托车作为重庆主要的支柱产业,其发展也源于兵工企业“军转民”。所以我们突出汽车摩托车产学研特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知识产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与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合组建了“重庆知识产权学院”,形成了独特的“一校两院”的办学格局。学科门类也由“工、经、管”三大类逐步发展成为“工、经、管、理、文、法”六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过去4年中,我们申请新增了9个本科专业,实现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7个增加到14个,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80项,其中一项科研成果还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励50余项,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在校生博士考取率连续3年位居重庆市普通本科院校第一名。这些都说明,通过“服务地方”强化特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引领发展关键要准确定位
 
记者:《纲要》颁布实施后,“重理工特色”的目标是什么?
 
朱新才:我们的发展主题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凝炼特色、奠基未来”,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通过“立足重庆、服务兵工”,进而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我们有“十大定位”,即办学类型、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区域、服务面向、办学规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科学研究和办学资源等10个方面的定位。这“十大定位”就是学校发展的“导航仪”。比如说,我们确定的办学类型是“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还提出到2015年要达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水平,要有比较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要有一批知名的专家队伍,要有国家重点学科和研究平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