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重大项目的激励作用到底有多大
2010-08-27 来源:科学时报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初步分析一下重大项目对于科技共同体的激励作用到底有多大。如果以上对于重大项目的五大特点的总结基本准确,那么逐条分析一下,看看会是怎样的结果。重大项目的申报,其实也类似于工程的招标,取胜的重要因素在于标的高低,所不同的是工程招标倾向于降低预算造价,使之接近于工程标的,这样才容易中标,在这里招标的弹性较大;换言之,替代厂家的大量存在,促使每家都不敢过于提高造价,否则只会自动出局。而重大项目则不同,申报者为了突出此项研究的独特性以及缺乏弹性的特点,有意抬高项目预算,这样不但不会遭到非议,反而显出申报者舍我其谁的领先地位,因此,重大项目的申报者胆子越大在申报中的优势越明显。毕竟基于常识的理解:艺高才能人胆大。观察所有立项成功的标书不难看出这点。问题是这些大胆是否都有坚实的高艺做基础呢?目标大更是所有标书的一个共同特点,为了能够中标,把目标定得高点可以理解,但过于拔高目标就不是一个好现象了,如果每个项目在结题时都按照标书中说的目标去验收,又有多少可以结题呢?按照中国惯例,申报时轰轰烈烈,结题时草草收场,已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至于队伍庞大,更是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大项目的人员组成,充分体现了地域宽广、人脉雄厚、名人汇聚、阵容豪华的特点,笔者常常困惑于这样的简单疑问:一项课题的主要思路应该来自首席专家,团队中的这些名人该怎样合作呢?再者,课题组中名人成员本身就有做不完的项目,这样的团队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组织方式?经费大就更不用说了,按惯例这类重大项目的预算平均都有3000万元人民币,即便拿到国际上也是重大项目了。只是十余年来的高额投入之后,我们收获了怎样的国际、国内领先的成果呢?至于抱负大,主要指两条:一则,申报者学术上的抱负大,不论能否实现,这都是值得肯定的;二则仕途上的抱负大,毕竟今天的科学共同体成员要想晋升,没有项目已经不可能了,要想达到高级地位,更是离不开重大项目做支撑。钱多等价于水平高正在成为中国科技界的主流评价模式。
坦率地说,这五大特点对于科技界的激励作用几乎都是负面的。再者,从经济学角度考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硬性约束也注定了项目越大激励作用越小的现实。在国家科技资源投入有限的今天,过分强调大项目,是以牺牲效率以及国家科技整体水平提高为代价的。更为严重的是,重大项目申报中可能存在的严重换票行为,也败坏了科技界的风气。一个重大项目的资助额度相当于100个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而每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可以实质性地培养至少4~6名科研人员的成长;换算下来,这次“973”项目的投入按照保守的规模计算,也可以培养至少5万~8万名科学工作者,假以时日,就可以培养很庞大的科技队伍。当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都提高了,自然会带动更高水平的研究的发展;相反,如果没有一支具有支持性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的广泛存在,梦想着取得重大科技成果,无异于缘木求鱼。而今天的资源分配模式恰恰在扼杀这种提升基础的努力,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基础科技队伍的存在是不可能有真正高水平研究的,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概莫能外。这里要特别反驳一种观点:即“撒胡椒面”的观点,按照常识,均匀撒胡椒面恰恰是让一道菜好吃的基础,否则把全部胡椒面都撒到一点上,看你怎么吃?用芥末拌凉菜也是这个道理。所谓的重点投入,无非是符合了当下流行的立竿见影式的政绩工程的标准,基于此,只有那些少数事关国计民生的项目才可以采取重大项目的形式;否则,没有人能够完全防止学术江湖中的波诡云谲的结盟方式,学术风气的退化恰恰是从这样一些关键点的失守演化出来的。因此,应该尽量消减重大项目的比例,对那些口碑好的中小基金大胆扩容,充分发挥中小项目对于共同体成员的实质性的高效激励作用,培养一种纯净的学术竞争氛围。
如果把重大项目比喻成绿洲,我相信每个人都喜欢绿洲,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把命运完全寄希望于几个所谓的绿洲上,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是危险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不羡慕那几个绿洲,我倒是希望整个国家到处都是各类植被覆盖完好的绿地,而不是几片不稳定的绿洲制造的希望的幻觉。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2020年度基金委化学部重大类型项目评审会专家名单公布 2020-12-0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十三五”第五批重大项目指南 | 包括石墨烯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 2020-08-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十三五”第四批重大项目指南 | 包括高火安全性高分子材料、氟醚橡胶、生物大分子等 2019-07-15
- 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团队 CEJ:双重生物激励的柔性光热共晶凝胶用于被动式界面抗冻 2024-04-16
- 南科大熊异课题组 ACS AMI:通过调控冷却速率实现形态可调的LCEs 4D打印 - 无需激励即可在室温下锁定驱动形态 2023-11-10
- 重庆大学胡陈果教授/山东大学刘宏教授团队《Adv. Funct. Mater.》:自激励摩擦纳米发电机中的超快速自极化效应 2022-06-25
- 李侠:捍卫科研诚信的经济学意义 201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