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
2010-07-20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妥善处理区域高教合作中的关系
 
丁晓昌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建议妥善处理区域高教合作中若干重大关系。
 
首先是政府主导与高校自主的关系。他认为,在两者的关系上,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政策对高校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显著影响;二是高校主体作用发挥是有条件的,最初往往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高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为了适应这一转变,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将由行政主导,转向多元治理,形成政府、社会和大学人士共同主导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多重协调机制。
 
其次是地方政府与中介机构的关系。推进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往往依赖于共识,正因为如此,中介机构或协调机构往往成为地方政府的博弈和表决场所。为避免这样的状况,需要建立新的制度平衡。丁晓昌建议在推进长三角高教合作进程中,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
 
他说,欧洲“共同体的制度平衡是这样保持的:只有在两个各事其主的机构共同参与的条件下,才能作出重要的政治决策。一边是代表共同体利益的欧盟委员会;另一边是由成员国政府代表所组成、致力于维护自己国家自主权的部长理事会。这两个机构在决策过程中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人们将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称作双轮脚踏车”。
 
此外还有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关系。丁晓昌认为,一方面,落实“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中央政府和教育部要给予长三角联动发展以相应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将区域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积极创造条件。
 
谈到省域与区域的关系,丁晓昌建议要以做强省级高等教育促推区域协调发展。他表示,一方面,做强省级高等教育是做强区域高等教育的基础,做强区域高等教育离不开做强省级高等教育这个基础;另一方面,省级高等教育只有不断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才能真正把握区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智力支持。
 
对于集聚发展与整体提升的关系,丁晓昌提出以优势生长促进整体发展。法国经济学家F·佩尔鲁克斯等在上世纪即提出“发展极”理论。这种理论强调每一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并不一致,往往是那些集中了某些主导产业集群和具有创新、竞争能力的大城市首先取得明显的发展,既而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丁晓昌认为,这种资源趋优集聚和辐射的现象,同样见诸高等教育领域。但是,就打造区域高等教育增长极而言,仅仅依靠高教资源自发集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推动,促使资源由自发集聚向主动会聚转变,并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产生“聚变”效应,形成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发展极”,并辐射、带动区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最后是区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丁晓昌说:“长三角高教的区域一体化,不是通过集中来实现的,而是以各省高等教育为主体去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来实现的。”因此,高教国际化既是高教区域化的重要方面,又是高教区域化的重要内涵。为适应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加快推进长三角教育国际化进程,努力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国际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上一页]  [1]  [2]  [3]  [4]  [5]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