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要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
2010-07-13 来源:中国聚合物网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现代教学中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是注入式(“传授—接受”)模式与启发式(“问题—发现”)模式。
注入式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教学在知识为本教学观指导下,多采用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上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将教师的权威绝对化,而将学生视为接受的存贮器。
注入式教学模式就是满堂灌,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学生只管接受知识,教师成了知识贩子,学生则成了接受知识的袋子。从教学气氛看,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学生则呈现群体失语的局面。有人讽刺说,这种教学模式,上课是赶鸭子,讲课是填鸭子,考试则是烤鸭子。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在其代表作《被压迫的教育学》中批评说,这种教学实为非人性化的教学。
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大学教学中广泛的流行,教师对照本宣科的轻车熟路,对书本知识累积的过于崇拜,对死记硬背的顽强固守,对注入式的恋恋不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我国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前两项主要任务,都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着力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因此,转变注入式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并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著名大学都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
在国际上,著名大学都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比如:美国哈佛大学在教学中所实施的研讨会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思维、人格、智慧三个层面均得到了发展。在思维层面,学生摆脱了思维标准化与知识非活力化的束缚,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直觉思维;在人格层面,学生敢于并善于质疑、批判和超越教师和书本知识;在智慧层面,学生养成了求真务实、灵活多变的精神。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准确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哈佛大学研讨会教学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模式应该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创设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教学情景,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发挥独创精神的空间。为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主旨,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研讨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互相学习,大胆交流,共同提高。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并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1999年6月15日在第三次全教会的讲话中江泽民又进一步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为了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承担起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大学教学模式一定要尽快地从注入式转变为启发式。
教学目标要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由教给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必须以启发式为主,改教师主讲为师生互动,改学生听讲为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探讨,培育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实现教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独立性、师生合作性教学为主转变,进而向研究性、创新性教学发展,实现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自主学习与发展提供条件与环境,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获取与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清华大学吉岩团队 Nat. Commun.:力学性能与耗散性能兼优的液晶聚合物网络 2024-11-19
- 清华大学党智敏教授团队《Nat. Commun.》:共振频率可以达到200 Hz的丙烯酸酯弹性体 2024-11-19
- 东华大学何创龙教授团队 Chem. Eng. J.:抗菌生物活性支架发挥本征刺激与免疫调节活性共同促进血管化骨再生 2024-11-18
- 郑南宁院士:大学是文化传承创新守望者和担当者 2012-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