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引人重于引资
长期以来,招商引资、投资规模成为衡量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之一,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是,人才队伍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更具有可持续性。国内外实践证明,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往往是以人才为核心而聚集和流动的。对于我国来说,能否把人才这篇文章做好,充分发挥这个特有的优势和潜力,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未来。
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据科技部统计,2009年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51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全时研发人员也已近200万人,位列世界第二。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才结构明显呈现“塔基宽塔尖低”的形态——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众多领域都缺乏世界级的科学大师和技术骨干。事实上,科技发展水平是以质量而非数量为标准,一个领域只要有少数几位顶尖的科技人才,就意味着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先进地位。如果没有世界级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我国科技就永远无法走到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也将从根本上抑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与此同时,我国人才流失现象仍然相当严重。据有关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162万,回归4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为76%——美国《科学》杂志称之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2002年在美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到2009年仍滞留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比例,中国92%,印度81%,台湾地区43%,韩国41%,日本33%,巴西31%,泰国7%。仅2009年,中国移民美国的6.5万移民中,绝大部分为技术移民。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最大输家。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人才争夺已从企业上升到国家层面,许多国家为吸引优秀人才而不遗余力。据联合国有关统计,截至2005年全球约30个国家制定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入境的政策或技术,其中17个为发达国家。美国是全球人才竞争的最大受益国,历年批准的14万职业移民中,技术移民占到12万多。尽管如此,美国奥巴马政府仍提出到2020年使美国大专院校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再一次达到全球第一的目标。澳大利亚政府设立“未来奖学金计划”,为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卓越的国内外科学家提供为期4年的奖学金,2009年有200名科学家成为首批受资助者。印度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推出一项名为“杰出印裔科学家/技术专家”的计划,目标就是抓住机遇吸引印度裔的海外领军人才回国服务,增强印度的科学技术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除中央设立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千人计划”之外,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也以各种不同途径和方式资助优秀科技团队,吸收各类优秀人才。最近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大会,颁布了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给予了重点关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培养和吸引人才的软硬件环境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一些地方仍然把短期经济增长放在优先位置,不计代价地吸引大项目大投资,而在对人才的投入和支持上难有突破,在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上难有建树,重物轻人、重短期增长轻长期知识积累的现象未能根本改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在需要的不仅仅是认识,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策,是付诸实际的行动。面对当前的人才发展与竞争太势,我国必须以更大、更积极的作为,把营造有利于人才集聚、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形成百川归海、万马奔腾的人才工作局面,努力赢得这场“输不起的战争”。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竞争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来自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型组织的竞争——它主宰着成本或质量的决定性优势,它所冲击的不是现存企业的边际利润和产出,而是它们的基础和生活。我国在继续发挥传统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必须找到一条更具进取精神、也更具可持续性的道路——建立在人力资本基础上的竞争优势。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升的科技人力资源是中国的潜力所在,也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 第三届全国木质素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轻工科技发展论坛将于2023年4月14日在广州召开(第一轮通知) 2022-12-31
- 第二届全国木质素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轻工科技发展论坛将于2021年1月8-10日在广州召开(第二轮通知) 2020-11-18
- 2017世界生物医学及新材料科技发展回顾 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