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学术特区”:能否打破人才培养瓶颈
2010-06-23  来源:光明日报
 
郑泉水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培养拔尖人才
 
作为江西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南昌大学于2008年在全省高校首次开办本硕连读实验班。作为一种全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本硕班采取本硕连读“3+3”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优材优育、跟踪培养,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为了真正把“本硕班”办成“学术特区”,南昌大学本硕班学生可享受到多项优厚条件,包括:本硕连读,优秀学生直接“读博”;每人从一年级开始就配有导师;人均不低于学费标准的高额奖学金;前往国内重点大学交流学习;出国交流2个月左右,全额资助。
 
在南昌大学这样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首先,南昌大学所在地江西是一个欠发达省份,地区发展亟须一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撑。同时,江西只有南昌大学一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在开展校际交流和国际合作方面具有先天不足。但是,越是江西老区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越要抓紧培养拔尖人才。
 
为此,南昌大学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校级独立建制的科研机构——南昌大学高等研究院,使之成为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的“学术特区”、高层次学术人才培育基地、对外学术交流的平台。南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依托高等研究院开展起来的。
 
我们探索建立了“学术名师指导、学术导师辅导、学术讲座引导”的新机制,除了专职辅导员外,还任命研究员担任本硕班班主任,加强学生的素养教育和思想教育。高等研究院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让学生参与学院学术论坛,开设“名师讲堂”,定期安排研究员为学生举办科普讲座。讲堂坚持邀请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等学术大师,给学生作学术报告,让学生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和科研领军人物近距离接触,向学生传递优秀一线科技工作者的思想。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群英聚首承担项目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