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院士群体在自主创新中具引领示范作用
2010-06-08  来源:科学时报
作为两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6月7日上午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从中央到地方正在下大力气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而公认的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就是自主创新。诚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开幕式上所指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院士群体具有引领示范作用。
 
这首先是由院士群体的定位所决定的。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设有6个学部,现有院士709人;中国工程院设有9个学部,现有院士751人,两者相加总共才1460人(均不含外籍院士),实属我们民族的精华。根据1990年11月16日国务院在中科院和国家科委关于增选学部委员的请示上的批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具有较高的荣誉和学术上的权威性,代表我国科技队伍的水平和声誉”。这一表述昭示着院士群体在我国科技领域特殊的重要地位,表现为:对世界科技前沿具有高度敏感性,对我国科技发展方向具有足够判断力,对本领域重大专业问题具有较大发言权,对后学晚辈具有思想与言行上的双重榜样作用,等等;无一不体现着院士群体天然具备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在新中国的科技史册上,两院院士群体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野,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最高处,前瞻世界科学走向,胸怀人民福祉,已经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为院士群体在全社会赢得崇高声誉。当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民族复兴在望的关键时期,院士群体肩负的历史使命更甚以往。这突出表现在胡锦涛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中对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总体概括,和对科技事业发展现状的整体判断中;尤其是对后者,总书记除对已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亦明确指出不足。他说:“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总体上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薄弱,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这是对全国科技界提出的重大命题,更是两院院士群体责无旁贷的攻坚重任。在创新的道路上,中国遇到过荆棘,走过弯路,刻骨铭心的是“自立”则生,“他主”则痛失先机。一路斩关夺隘、作出一番科学成就的两院院士群体对此当有更深切体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已达2310万之众。据说这一数字仅次于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如何能将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6月6日刚刚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作出明确部署。规划的诉求是人才强国,但应对的仍是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瓶颈,本质亦是对自主创新的空前寄望。这与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一脉相承。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国家发展战略的这种递进与深化,最终落脚在对“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渴求,这是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升华,也是两院院士群体自主创新使命的内在规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