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如何培育优秀博士生
2010-05-25 来源:科学时报
王立峰在攻读博士学位中取得的成功也再次证明,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以他研究碳纳米管的纵波传播为例,这个过程比较曲折。最初,他按照研究一维弹性波问题的常规做法,选用弹性杆作为简化模型,但所得到的理论结果随着频率升高而产生差异。引入若干修正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结果,但在高频段的差异仍很大。这时我们没有急于求成,将“说得过去的”中低频段结果撰写论文投稿,而是继续探索。在采用非局部弹性梁模型成功分析碳纳米管的弯曲波频散之后,他确信问题不是来自本构关系,而是来自模型的几何形状。经过细致分析,他发现碳纳米管的纵波本质上不是一维弹性波,采用非局部弹性壳体模型后成功预测了多分支频散曲线,不仅与数值结果相符,而且可以发现数值结果不全面之处,解释其跳跃现象。这个研究过程长达一年多,其最后的成功离不开严谨的治学态度。
精诚合作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趋综合,新兴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感叹,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够宽厚,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我认为,排解这一困难的有效举措之一是不同领域的学者、团队之间开展精诚合作,实现知识优势的互补。对于多学科交叉的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这样的合作更加不可缺少。
王立峰攻读博士学位后不久,我根据他的兴趣,建议他关注纳米科技领域的进展,希望他能探索纳米尺度系统的动力学问题。我熟悉经典动力学与控制,但对纳米科技的理解不深,也没有在该领域开展研究的经验。因此,我邀请新加盟我校的长江学者郭万林教授担任王立峰的合作指导教师,尝试知识互补式的指导方式。郭万林教授不仅为王立峰讲授纳米力学,还安排他参加自己领导的项目组的学术讲座和讨论,使他很快掌握了纳米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指导他开展了碳纳米管屈曲等问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郭万林教授的指导使王立峰逐步掌握介观物理、分子动力学等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跨进了纳米力学研究的门槛;我则发挥自己在动力学研究方面的优势,指导王立峰研究碳纳米管的碰撞、波传播等问题,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王立峰获得博士学位后,又与郭万林教授合作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与我合作完成其博士论文的若干后继工作,不断在纳米力学研究的前沿取得新进展。
通过与郭万林教授联合指导王立峰攻读博士学位,我们不仅培育了优秀青年学者,还增进了两个学术团队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力地促进了郭万林教授领军的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建设,使其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验收。
优秀博士生的培养迫切需要一个潜心从事科学研究、竞相创新的大环境。今天,我依然感觉如此。希望导师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使优秀人才茁壮成长的环境。
(本文根据作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培训会上的讲话整理)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缅因大学张雪峰课题组诚招博士生 - 木材/纸浆、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 2024-10-31
- 佐治亚理工学院李姝聪课题组诚招博士生 - 材料科学、化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 2024-10-05
- 港大徐立之教授课题组诚招博士生、博士后、硕士生及研助 - 仿生柔性材料、柔性生物医学器件 2024-09-10
- 科学家成功用塑料“人造子宫”培育羊羔 2017-04-27
- 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将一片菠菜叶培育成心脏组织 2017-03-29
- 科学家利用植物培育出人类器官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