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创新主体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非竞争性的自由探索基础研究与竞争性的应用研究、试验开发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两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竞争而不是合作,因而很难真正充分发挥潜在优势。科研主体之间的封闭分立必然导致科研资源的分割、封闭和浪费现象。尽快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机制,实现政府科技财政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已迫在眉睫。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科技的新需求和新期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依靠知识和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全社会依靠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发展的认识空前一致。现在各地对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区域,建立区域创新体系非常积极。此外,还有许多行业要建立行业创新体系。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向技术创新主体转变凸现广泛科技需求,逐步从过去被动地利用科技成果变为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情况来说,科技创新能力还相对薄弱,这必然对于高校科技提出更多的需求,对于产学研结合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社会服务将成为提升高校发展水平更加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部署,经过业务专家和管理工作者长期研究探讨,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发展思路,如建设重点学科、建立重点实验室、实行基金制等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实现了近30年来高校科技的迅猛发展,高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展望下一个30年,高校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很大程度将来自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不仅是高校科技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科技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推动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知识、文化贡献,同样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开拓进取,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急国家所急,解企业所难,忧民生之苦,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高校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十二五”的到来,如何充分发挥高校的创新潜力,促进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发展,是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大学必须部署谋划在基础研究、大科学工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新的突破,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为“十二五”高校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出新贡献。
回顾过去,高校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面对未来发展,高校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科技工作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依然存在,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科教分离的体制障碍长期存在,发挥高校创新潜力的政策措施尚存不足。不论是国家创新体系层面,还是高校内部,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都有很大改进空间。二是科技管理工作资源有限,缺乏跨校、跨学科协调调控手段,组织策划大项目大工程的能力明显不足。三是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滞后,缺乏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科研环境和文化氛围,科技评价过于注重量化指标,一定程度上诱发科研不端行为。严重学术不端问题时有发生,负面影响大,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四是高校科技管理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整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少数同志钻研管理业务不够,缺乏脚踏实地的态度和苦干实干的精神,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
正视并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是科技管理战线的职责所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超前布局,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有所作为,为高校科技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
- 教育部2019年度高校科技奖推荐/提名工作启动 2019-03-11
- 复旦大学卢红斌教授及其团队领衔的“石墨烯散热膜的制备及应用”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最佳路演奖 2018-05-30
-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防范风险 2017-12-14
- 高超教授被授予“浙江大学‘十二五’优秀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2016-05-09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荣获“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创新平台建设奖” 2016-03-22
-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举办“国家‘十二五’新材料发展规划”专题报告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