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尧:我国大学存在十五大“流行病”
2010-03-24 来源:科学时报
10 大学引进人才高薪化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国大学立足于扩招后的实际需要,前几年,把重心放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如今,“筑巢”运动已近尾声,各大学纷纷集体从“盖大楼”向“引大师”转身,为了提高办学水平,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纵观各大学的“引人计划”,待遇相当优厚。有的大学为引进人才开出年薪百万元,有的承诺送一套价值超百万元的别墅……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哈尔滨理工大学开出的条件是:教学科研经费,理工类不低于100万元,人文类不低于50万元;安家费40万元;岗位津贴每年10万元。华北电力大学则表示,3年内提供最高金额200万元的研究经费。
以上可见,各大学把“待遇”作为吸引人才的首要条件。可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副校长孟丽秋却说,德国的大学一般只考虑引进一些大师级学者,这些人学术水平高,对名利看得很淡,不会把“待遇”看得比教育、研究更重要。海德堡大学副校长Dr.Kurt Roth认为,大学应该做的,是为引进人才创造更加理想的科研环境。其实,大学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使用人才的机制和能让人才施展才华的环境!正如中科院院士李德仁所说:对于引进的人才,他更看重的是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通过努力来创造价值。就是说,吸引人才,不只是靠待遇;更重要的是靠感情、靠事业、靠良好的用人环境。对此,大学要反思:大学在引进人才方面,如何处理待遇、事业、情感与引人留人的关系?
11 大学教师门槛“双高”化
2007年,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等学校相继宣布:今后想来学校当老师,必须是博士。近年来,许多大学提出,青年教师要博士化,并大量评聘和引进教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学历高职称“大跃进”现象。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说,现在有的大学甚至连仪器管理员也要招博士,盲目追求高学历,会导致人才的浪费。这种不实事求是,泛泛地要求高学历高职称,而不注意真才实学,就会助长大学教育形式化,更为严重的是加速了大学教师庸俗化。一位大学教师说,以学历和职称论人才,实际上是鼓励教师把精力集中到争高学历、高职称上,至于真正的教学与学术水平则置若罔闻。更有甚者,不少大学干脆把学历和职称作为确定工资高低、福利津贴发放的唯一标准,在人才使用上不是凭水平,而是唯学历是从。毋庸置疑,大学教师门槛简单的“双高”化,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严重的硬伤。
如果鲁迅今天去大学应聘,当然聘用不上,虽然是世界大文豪,虽然是文学家,但不是博士、教授呀!唯博士、教授是举的动因是为了应付上边的评估,是为了学校的虚荣。这样的招聘办法,不但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而且还会助长现在教师中已经生成的畸形考博、评职称风,导致教师队伍内部的学历、职称虚高,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该从真正有利益质量提高的角度制定教师评价标准,学校应该不拘一格选聘适合具体岗位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教师学历、职称虚高,学风浮躁。对此,大学要反思:如何解决高学历高职称“大跃进”引起的学风浮躁问题?大学教师都是博士、教授,这是否有利于形成大学教师队伍的良好生态?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东华大学俞建勇/熊佳庆 ACS Nano:多样化织物上可直接印刷/打印的自粘弹性电子墨水 2024-12-21
- 东华大学王义 ACS Nano:可调控COF衍生碳纳米酶的抗菌自凝胶粉末 2024-12-21
- 东华大学武培怡/焦玉聪团队 ACS Nano:高保水凝胶电解质助力锌空电池长寿命循环 2024-12-20
- 刘尧:教授的评审标准不可降低 2010-02-23
- 刘尧:设“教学型教授”有误导倾向 200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