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家齐:办几所宽进严出的高水平大学
2010-03-11 来源:科学时报
4.宽进严出的高校是由现有的高校转型,还是全新创办?比较现实的办法似宜以现有高校(例如,全国排名前20位的某一所高校)为基础,辟出一个部分来试行宽进严出。这“一部分”,可以是某几个系,也可以另辟一个新的学院。由于一部分教师可以是兼职的,教学设施可以共用,就使师资质量和其他教学条件容易得到保证。
如果采用现有高校(以下简称主办高校)新建学院的办法,则不应该收取高昂的学费。近年来,一些高校所办的二级学院,其指导思想只是办一个创收基地,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5.在大学第一二学年结束时(或者再加其他节点)实行中期筛选,包括对不适合继续培养的学生实行退学或肄业处理,也包括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业表现,推荐他们转学到从一本到大专不同层次的高校继续学习,并且应期望最优秀的学生有可能转学到国内最好的高校。一所成熟的宽进严出的高校,似应办成二年制的,其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以前,悉数按各自的不同情况转入其他高校或者就业。但在试办之初,由于其培养质量难以广泛获得其他高校的认可,则可让一部分学生从三年级起转入主办高校继续学业。
6.宽进严出高校的规模在试办之初不可太大。例如,以每年招生不超过1500人的规模为宜。至于将来是不是可能办得大一些,要积累经验和对国外相关办学经验作进一步研究之后才能回答。
相比于自主招生,由于宽进严出在招生阶段不需要单独组织考试,它只是对统一高考成绩作另一种诠释,所以操作要简单得多。宽进严出办法的复杂性,在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招生改革。当学生招收进来之后,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坚持高标准培养,尤其是怎样才能对不符合标准的学生作出果断处理,这才是事情的难点。宽进严出弱化了高考的选拔功能,而把教学作为选拔的继续,就是说大学阶段的几乎每一次考试都具备选拔功能,甚至作业和课堂上的提问也会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与高考或自主招生过程不同,由于这时候学生与学校处于接近状态,就牵涉如何抵挡人情和各种不正之风,才能使得“严出”不致流于一句空话。但是如果高校无法坚持原则,它就要付出自毁声誉的代价。
由于入学时的总分较低,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但只要坚持“单科高分”的录取前提,不至于大量遭遇质量很差的学生,甚至有望由此发现某些有特点的人才。但是,出于各种原因的淘汰和分流总是有的。这里面临的问题是,淘汰下来的学生以什么形式送入社会?需要分流的学生有没有恰当的渠道进入其他高校?例如,能不能依据入大学后已有的成绩推荐,而不另行组织考试?这些问题由于涉及该校与社会其他单位的衔接,在现有的运行秩序中并无成例可循,所以需要更多的协调和摸索。
近年来,有些一心想进名牌高校的学生,由于高考发挥不好,而选择了复读,准备第二年再次参加高考。这个复读群体有逐年扩大之势。一旦开启了宽进严出这扇门,就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如果他们被宽进严出的高校所录取,就有可能以另一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实力,从而在以后的一两年中转到自己心仪的高校继续学习。这样,我们就可能把“复读”这个怪物从教育界驱逐出去。
正如对一个景物要选择不同的方向照相,才可望在合适的方向上找到精彩的视角,现行的统一高考和按总分划定分数线的选拔办法只是一种视角,自主招生的高校提供了各自的视角,如果宽进严出得以实施,预期将提供更多的发现和造就人才的视角。(作者浦家齐为上海大学教授)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页的内容由中国聚合物网收集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整理获得。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及分享,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真实性,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修改或删除。邮箱:info@polymer.cn。未经本网同意不得全文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责任编辑:佳)
相关新闻
- 中国研究生教育:“严进宽出”还是“宽进严出” 2010-09-16
- 刘延东在中美高水平大学校长圆桌会上发表主旨讲话 2013-11-21
- 北工大成立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2012-06-20
- 北师大校长:创建高水平大学亟需培育良好学术生态 2011-06-10
- 浦家齐:自主招生正面临挑战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