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华东理工大学蔡春华教授 Angew:聚肽自组装形成三角形纳米环
2025-09-24  来源:高分子科技

  纳米环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因其独特的几何结构,可作为纳米反应器、功能结构的模板等。然而,自然界中存在的纳米环往往以非圆形结构的形式存在,如DNA的“8”字形结构、肌动蛋白的多边形环等。目前通过聚合物自组装获得的纳米环大多为圆形,非圆形(如多边形等)纳米环的制备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仍是一个挑战。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林嘉平教授-蔡春华教授团队报道了聚肽均聚物聚(γ-苄基-L-谷氨酸酯)PBLG)通过溶液自组装形成了三角形纳米环(图1)。三角形纳米环并非平面结构。其中两条边高度相同,而另一条边高度逐渐升高。从三角形纳米环的高度变化方向,可以识别出三角形纳米环的右手手性。三角形纳米环的手性与PBLG聚合物的手性特性有关。在类似的实验条件下,PBDGPBLG的对映体)可以形成左手性的三角形纳米环。通过三角形纳米环边长和角度的统计,其近似于一个等边三角形。此外,三角形纳米环的大小可以通过PBLG的浓度来调控。



1三角形纳米环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特点


  三角形纳米环通过三步形成。首先,将PBLG1904均聚物(下标为聚合度)溶解在二氧六环/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溶剂中,加入选择性溶剂水,在低加水量下PBLG组装成纳米纤维;随着水量增加,纤维缠绕形成圆形纳米环(图2);进一步增加水量,圆形纳米环弯曲、折叠,依次形成马鞍状纳米环、V形纳米环,最终形成三角形纳米环(图3)。圆形纳米环折叠形成三角形纳米环的过程可参考动画示意。值得注意的是,三角形纳米环在溶液中稳定存在,且其形成过程具有可逆性,可通过调节溶剂/水组成实现圆形纳米环与三角形纳米环的可逆转变。




2 纳米纤维缠绕形成圆形纳米环的示意图



3 圆形纳米环折叠形成三角形纳米环


  PBLG是一种疏水性的聚肽,通常采取α-螺旋构象,表现出一定的刚性。在有机溶剂中,PBLG能够良好溶解。随着选择性溶剂水的加入,疏水PBLG链的溶解性下降,自组装形成纳米纤维。在纳米纤维中,PBLG链以肩并肩扭转的方式沿长轴排列。随着加水量的进一步提高,PBLG的界面能增加,PBLG链倾向于收缩,从而产生内部扭转应力,驱动纳米纤维缠绕形成圆形纳米环。由于纳米纤维长度过长,难以直接形成闭合的圆形纳米环状结构,因此会先形成类似于球拍状的结构。纳米纤维的剩余部分会缠绕该环状结构,最终形成圆形纳米环。这一过程与DNA纳米环的形成有相似之处。


  当加水量继续增加时,圆形纳米环弯曲折叠形成三角形纳米环。通过FTIRUV-visCD光谱对所有纳米结构的构象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有结构均保持α-螺旋构象(图4a,b,c。通过同步辐射广角X射线散射(WAXS)进一步分析了聚肽链的间距(dpolymer)。从纳米纤维到三角形纳米环,q1值从4.52 nm?1增加到4.76 nm?1,表明链间距从1.39 nm减小到1.32 nm,说明聚肽链随拓扑结构变化排列更加紧密(图4d


  图4e给出了圆形纳米环弯曲并折叠形成三角形纳米环的机理示意图。加水量的增加导致界面能升高,聚肽倾向于减少界面面积,通过采取更紧密、扭转程度更高的排列,由此产生内部应力,从而驱动了从圆形纳米环到三角形纳米环拓扑结构的转变。这项工作首次制备得到聚合物三角形纳米环,并提出了一种通过内应力来调控聚合物纳米环拓扑结构的方法



4 a,b) 不同加水量下形成的PBLG聚集体的FTIR谱图, c) CD和紫外可见光谱, d) WAXS谱图, e) 圆形纳米环转变为三角形纳米环的机理示意图。


  该工作以Triangular Nanotoroids Self-Assembled from Polypeptide Homopolymers: The Formation Route and Mechanisms”为题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8525, Doi: 10.1002/anie.202508525)。文章第一作者是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杜悦,通讯作者为林嘉平教授、蔡春华教授。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508525

版权与免责声明:中国聚合物网原创文章。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并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xu)
】【打印】【关闭

诚邀关注高分子科技

更多>>最新资讯
更多>>科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