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董阿力德尔图教授团队联合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杨英威教授团队在细菌感染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开发了一种新型靶向抗菌技术,可高效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并维持角膜菌群平衡,为治疗细菌性角膜炎提供了新策略。
相关成果在美国化学会权威期刊ACS Nano上发表,题目为Autoinducing Peptide-Mediated Bacterial Keratitis Therapy by Camouflaged Staphylococcus aureus。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读博士生吴肖杰为论文第一作者,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亢静、董阿力德尔图教授以及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杨英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内蒙古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
面对全球性的抗生素耐药危机,特别是由高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发的角膜炎治疗困境,传统疗法已陷入“治标难治本,杀菌更伤菌”的临床困境。细菌感染不仅可导致角膜基质溶解、穿孔甚至永久性失明,其耐药机制更使得现有抗生素治疗效果大幅降低。为解决这一难题,研究团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伪装细菌系统——超分子涂层金黄色葡萄球菌(SMCS)。该系统可利用自诱导肽信号识别并聚集同类致病菌,通过竞争性主客体作用,在金刚烷胺(AD)的触发下释放抗菌剂,实现对病原菌的高效选择性杀灭。实验显示,SMCS+AD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是对有益菌的4倍,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在大鼠细菌性角膜炎模型中,经SMCS+AD治疗后,角膜中的葡萄球菌比例仅为13.7%,与健康角膜(7.4%)接近。该治疗不仅有效清除病原菌,还提高了角膜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保持了菌群平衡。
示意图:AIP介导的选择性抗菌策略及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
该技术为治疗致病性角膜炎提供了全新策略,拓展了抗菌材料在细菌感染治疗及细菌介导方向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潜力。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5c08838
- 暂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