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微流控技术在生物检测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但其液体操控仍面临显著挑战。功能性结构化表面因其出色的液体控制能力而备受关注。在这一技术中,磁场、光场、电场和热场等外部场发挥着关键作用。其中,热场因其调控简便和响应迅速,在早期液体操控中展现出独特优势。然而,与其他外部场相比,热场与微结构之间的耦合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这限制了其在复杂微流控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
近日,香港大学的Alan C. H. Tsang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Competition and Synergy in Programmable Open Microfluidics: Thermal Fields vs Structural Heterogeneities”的研究,并被选为封面文章。研究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温敏高分子PNIPAM接枝的异质结构表面,通过全局和局部热场调控表面润湿性,实现了液体的定向传输与可编程操控。该系z统揭示了热场与结构之间竞争与协同的新机制,显著提升了抗重力输运能力,并演示了多级化学反应的空间时序控制。
首先,图一展示了PNIPAM接枝结构化表面的制备流程与材料表征。该结构化表面通过3D打印构建,随后进行氧等离子处理、光引发剂涂覆和UV诱导接枝,成功制备出温敏表面。FT-IR和AFM的表征结果证实了PNIPAM的成功接枝。接触角测试表明,在32oC(PNIPAM的最低临界共溶温度)附近发生了亲疏水转变,并在45oC以上达到稳定的疏水状态(此处的疏水状态是指材料的疏水状态,而最终的表面接触角约为90o,即亲疏水的几何临界定义点),这表明材料具备良好的温控响应性和稳定性。基于SEM和3D激光扫描显微镜的形貌分析展示了不同表面结构的高精度制造。
图1. PNIPAM枝接结构化表面的制造和表征。
在确认材料的基础性能后,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该温敏表面在不同工况下的液体操控行为。图2展示了不同结构化表面(α = 45°/90°/135°)在25°C(亲水态)与50°C(疏水态)下的液体运输行为。低温下,倾斜结构(α ≠ 90°)通过非对称的Laplace压力差实现定向输运;而在高温下,疏水表面则通过尖端异质性逆转液体的运动方向。在无倾斜结构下(α = 90°),曲率特征在界面疏水状态下提供了较高的异质性界面阻力,也允许定向的液体操控。这些结果表明,温度调控可以实现对液体输运方向的选择性控制,凸显了热场与结构耦合的灵活性,为后续局部热场的精确干预奠定了基础。
图2. 结构化表面上的热调节定向液体动力学。
通过引入局部热梯度,图3揭示了热场与结构之间的竞争与协同作用。局部热梯度可以覆盖结构对液体引导的作用,从而抑制液体的运动(竞争作用)。而在逆重力输运实验中,热梯度与结构效应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临界爬升角,从2.3°增加至41.8°。此时,Marangoni力与润湿梯度力共同克服重力,实现了高性能的抗重力输运能力(协同作用)。
图3. 结构效应和热场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机制。
这些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热场不仅可以单向驱动液体,还可以作为一种“编程手段”,与微结构默契配合,在不同场景中分别扮演“主导”或“辅助”角色,从而极大拓展了液体操控的逻辑维度。基于这一认识,图4展示了基于局部加热单元的程序化液体操控能力。通过控制加热单元的启停,实现了多种液体图案,如X形、M形和波形。进一步运用时序控制触发的多级化学反应,体现了该平台在时空液体操控上的高度可编程性,为集成化生化分析与合成提供了新的策略。
图4. 局部调控的可编程开放微流控平台功能演示。
原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5c02353
- 南林黄超伯、宁波材料所陈涛《Adv. Mater.》:生物启发的具有可调螺旋结构的异质球体 → 用于准确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2025-06-18
- 厦门大学侯旭教授团队 Adv. Mater.:具有外部诱导内部微尺度流动的仿生液体囊袋 2025-01-13
- 中国计量大学卫国英/吉翠萍 Adv. Sci.:在微流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高效自修复性能的防腐蚀涂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12-31
- 深圳大学王元丰:可编辑的“环境感知”智能导湿纱线 2023-09-08
- 华南理工大学贾永光、王琳与南方医科大学崔忠凯合作《Small》:应用温敏(UCST)高分子支架可视化调控细菌聚集与定向清除 2022-02-12
- 南开大学孙平川研究员课题组:基于LCST-UCST温敏高分子协同驱动的双向大角度弯曲水凝胶驱动器 2020-12-01
- 西安工程大学科研团队与合作者 AFM:热场驱动实现纤维“触摸即亮” 2025-08-27